文章来源:圆圆谈营销(id:soniczhaoyuanyuan)作者:圆圆爱你

原文链接:关于2024营销圈的50条预言


一年一度的赵圆圆预言时刻又到了,去年写了33条,今年变化大,就多写一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主要针对公关广告圈、电商圈、品牌圈等。很多预判是跟圈内人聊了很久之后的结论,你觉得不对的地方,请留言指出,我会怼回去的。(文中配图毫无意义,纯粹为了好看)



简单理解大环境


中美关系就像离婚了又被迫一起做生意的夫妻,该谈的谈,该吵的吵,所以这种别别扭扭的日子还要过几年。大家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先站队,这导致跨国交流类的大型论坛、展会、峰会变少,很难再现当年世博会时期的巅峰场景了。


外企正在经历一波汰换,互联网公司是冰火两重天,新能源行业特别卷,高科技只有华为遥遥领先。新消费没了上市通道,也就没了投资。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行业红利时代”结束了,在中国的任何一条赛道无论大小基本都饱和,以后就是精耕细作,打基础,拼服务,做品质,赚小钱。


大的企业更大,集团化公司容错率高,衰落周期长,混的再差也能穿越几个周期,而且也不知道突然哪个分公司就又行了,比如淘宝遭到拼多多挑战,但高德却异军突起。


小的企业更小,工作室模式适合更多初次创业者,提供更灵活的服务,更低的报价,更快的交付,很多35+职场被优化的人也适合做工作室模式,固定投入少,主要是靠自身能力赚钱。最近,身边两三个好友,互相能力拾遗补缺的,开工作室的很多了。


最惨的就是中型企业,左手倒右手的生意不好做了,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更没有独到的创意能力,运营成本又过于高昂,老板急病乱投医会听各种讲座,要么就是龟缩目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扩张。总之这是对中型企业最不利的一年。



广告圈大变局


2024对4A公司来说,是最难的一年,外企式微,导致更多的日常小单子会流失到本土小公司,而大策略大创意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旱涝保收的月费模式基本上也要结束了。


传统广告不会彻底消失,但只能挣个稀饭钱。4A要改变的,是更中国化,更互联网化的运营模式,而不是照搬欧美模版那一套。大概率港澳台新马泰的员工也要大幅降薪了。


从叶茂中到华与华再到小马宋,中式策划型广告公司完成了自我进化,更能满足这个市场的实际需求。不需要出系统化的大策略,只解决一两个企业营销的顽疾,就很立竿见影了。问题是,这样的公司基本上就靠创始人,创始人牛逼公司就牛逼,很难体系化。


单一技能型广告公司会更吃香,比如ABCD,比如意类,类似于从OEM变成ODM。能想好点子并落地执行出来的公司还是门庭若市。


资源型广告公司,类似媒介公司,做达人资源的,做投放的,依靠平台返点赚钱的公司,2024会更难。因为盈利模式简单,操作难度不大,进入门槛低。明年更多新公司涌入开卷,提供各种附加服务,比如自有达人、明星、内容创作、舆论引导、危机公关等,而且收费低廉甚至免费。


创意总监会更不值钱,有创意的都去做自媒体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没什么创意,但管理能力还可以的,如果管理能力也没有,那就只剩装逼还可的。


好的文案和好的美术依旧值钱,但并不适合都去接私活,因为商业化能力是创作者的短板,小心被白嫖。


策划案写得好的升职机会多,毕竟这是个卷PPT的时代,而且有“清晰的条理化思维”是一项很稀缺的工作能力了。


2024是广告圈与MCN更加融合的一年,更多广告公司会提供短视频、直播以及电商代运营业务。更多TP和DP会接手品宣业务。



电商圈渐渐平淡


明年是主播全面取消坑位费的头一年,虽然还有很多主播会采用提高佣金的办法来折抵坑位费,但本质上坑位费这个东西已经开始消亡了,在数据高度透明的直播圈里,谁都别想浑水摸鱼。


明年很可能一个新超头主播都没有,因为平台都没有增量了,所以也就没有孕育新超头的空间。抖音有小杨哥,淘宝有李佳琦,快手有辛巴,都是大风大浪经历过还健在的,非常稳定。但从膝盖主播到胸部主播还是会大量涌现,我们又可以看到很多奇葩直播间了。


东方甄选狗血剧的背后,是一套大家都忽略的成熟资本模式。自有APP+自有主播+跨平台+自营品牌+自营供应链+股市,以农副产品为主,居然还能保证高利润!居然不要坑位费!居然还能让合作的商家都赚到钱!俞敏洪证明了一件事:多读书还是有用的。


明年是小红书直播爆发的一年。按照“直播发展四部曲“:大量起号-明星引流-超头出现-自播多样化,现在小红书走到了第二步,但直播在明星眼里一直就是走穴演出,而且是个副业,很难从一而终。所以小红书真正的超头还没出现。


明年是达人合作全面考核带货能力的一年,纯粹的曝光量合作会更少,也就公众号和B站还有点广告单子,微博会被带货圈抛弃,抖音和小红书成为考核ROI的主战场。商家的要求非常纯粹:卖货。


明年大家更看重带货数据,而不是转评赞。随着网络社交冗余,以及评论环境更加恶劣,用户更不喜欢发声了,赞都不想点,真有用直接买就好了。


明年线上往线下引流会成为趋势,网上增长空间已经没了,利润空间也没了,商家的费用支出不比线下少。而线下有更好的体验空间,更高的客单价,但线上平台不会放过商家回归线下的,肯定还会出很多变态招数。


跨境以前是天坑,吹牛逼,电诈,割韭菜。但从明年开始,好像能做了,但依旧要谨慎。Temu和Shein从低端市场切入,展现了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但问题是,国外网购落后国内10年左右,最大市场美国的网购核心人群是中产,这部分高客单用户牢牢捏在亚马逊手里。


现在Temu上的商家被压榨的太厉害了,商家不挣钱的商业环境是不会太健康的,所以弯道能不能超车拭目以待吧。但按照发展规律,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有点机会的。



快销行业撇去泡沫


3000篇小红书,3000条抖音,3000条微博再也投不出一个新品牌,铺量打法彻底结束。而依靠投流就能投出一个品牌的玩法也很难再现,很简单,品牌没那么多钱烧了,平台又不能改算法或者降低KPI,大家就架在那里面面相觑。


无法上市导致没有投资,所以之前几年,资本催生的,大量新消费品牌涌现的名场面,再也不会出现。这让传统品牌、老字号,和已经上岸的品牌松了一口气,也让没上岸的品牌彻底断奶,以后就是要做到自负盈亏才能继续扩张。


依靠投流循环的品牌会发现,ROI一直在降低,这是因为算法一直在猜你的成本价,一直在挑战你能承受的价格极限。从而导致企业不断追加投流费用,降低其他运营成本,甚至要降低产品品质。这是个恶性循环。


一些成功上岸的新消费品牌,很快会走到单一品牌的成长上限,进入投入越多,效果越差的倒U字型困局,于是就会开始横向兼并小品牌,跨行业投资有潜力的品牌,比如最近的一个神奇的案例:活力28破产重组之后,投资方之一是元气森林。



服装行业重新洗牌


服装,一个占据了电商半边天,退货率最高、积压库存最多、而且还是中国市场里最卷的行业,2024将迎来一次超级大洗牌,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可能一夜之间就无了。


随着国际快时尚品牌的进一步衰落,2024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品牌自己多牛逼,而是用户自发的选择。比如优衣库,质优价平分店多。比如lululemon,美丽自信教众多。


但更大的变化是:服装品牌逐渐被弱化,款式被强化,相当于只认好不好穿,不认是什么牌子。


偏功能性的服装开始崛起,比如蕉内,已经不是一个内衣品牌了,而是从家居产品到卫衣外套全面铺开的服装品牌,款式大家都走极简风,关注重点是贴身足够舒服,没有水洗标,配色靓丽让人有chill的感觉。


曾经打板抄大牌能孵化一批服饰红人,明年很难了。取而代之的是95后主理人做的“新中式原创”,一种带着中式思想的国际化风格,一年两次上海时装周订货会就能活下来,甚至能闷声发小财,而有些,已经是一年几个亿的订货量了,比如:夹生。



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中国人始终觉得自己缺钱,但从来没亏待过自己的嘴。餐饮界明年不仅会出现更多新店,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西餐中做”新菜式。在上海的朋友可以去吃一家店叫“哲品茶厅”,谢霆锋的主厨开的,吃完你就明白,新一代的中餐国际化是什么样子(不是什么左宗棠鸡啊)。


上海梧桐区是全国餐饮的未来实验区,2024各大城市流行什么,你沿着citywalk路线走一圈就有感觉了。大家可以关注两个账号:“余波余”,“你的卡尼酱”。一个是商家视角,一个是用户视角,让你窥探到未来年轻人喜欢的餐厅样子。


肯德基和麦当劳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国产连锁冲击,疯狂星期四+麦门永存也让他们有了自己的社交核心话题。产品种类也不需要更接地气了,反而是展现异国风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新装修风格,真的很美式复古风。预测这俩明年日子会更好过。


咖啡3块钱一杯的成本已经被消费者熟知,9块9是日常接受的极限,再往上,就得提供咖啡之外的情绪价值了,从各种水洗豆子到狂送杯子,从奇怪的联名款到不限量的限量款,出什么幺蛾子都在合理范围。明年开始,一线咖啡店主要提供便捷价值,二线三线咖啡店主要提供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


明年奶茶行业可能会开始做早点和特调咖啡饮品,切咖啡店的生意,以及做轻餐饮和酒精特调饮品,切入小酒馆bistro市场。因为奶茶店的核心技能就是调制饮品,再加上市场太卷了,为了活下来只有找更多的消费场景钻进去。


加盟模式几乎快成骗局了,虎头局没了,墨茉点心局也退回了长沙,而靠加盟扩张的锅圈十分,没有那么多人那么高频的每天吃火锅。加盟模式是比A股还风险高的行业,庄家稳赚,加盟商10投9亏1保本。


预制菜我前年就预判是个万亿级大市场,但2024也不会大爆发。除了不好吃和冷链成本的问题,更多原因是这个行业里厂长太多,CMO太少。制造型企业做品牌都很抠搜,不懂什么是品牌附加值。包装设计糟糕到像90年代,营销传播更是乱七八糟,名气还没打出来,就已经开始打价格战了。但是某些品类杀出来一两个品牌还是有可能的。



科技圈正在由“软”变“硬”


现在科技圈分工:创新突破在美国,设计审美在欧洲,开花结果在中国。比如汽车界,技术看特斯拉,设计找保时捷,应用看华为。


特斯拉Cybertruck的量产,其不锈钢外骨骼车身+48伏架构,拉开了汽车行业进入下一个时代的帷幕。以前你总觉得电动车和汽油车区别不大,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是油改电,但从cybertruck开始,电动车时代才真正到来。


人类最强火箭spaceX星舰,正在接近稳定发射和循环使用的路上,这是人类迈向多星球殖民时代的开始,其高性价比和高技术含量,让你觉得之前的火箭突然都老气横秋。


人工智能圈,现在看起来open AI在明年会有新飞跃,但很有可能还是挤牙膏+感叹号。以前一些好用的工具型app,套个AI的概念又能起飞一轮。


大家关注互联网APP的时代过去了,BAT(字节阿里腾讯)的格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2024我们还是要用微信,最多是在视频号里买点东西,然后分享点视频。


抖音在国内增量有限,但Tiktok在全球会继续杀疯,相比之下YouTube和Facebook很有古早风。


杭州正在尝试高德+自动驾驶+交管系统三合一,根据车流量做行程分配。终局是实现“城市自动驾驶”,这才是自动驾驶带来的巨大突破,是所有车的协同工作,而不简简单单是个一辆车会打方向盘会自动刹车。


虽然一些家用机器人已经走向市场了,特斯拉的机器人也量产了,但2024你家里还是不会出现一台R2D2。



职场变化自我修复


明年更多企业会重新选择35+的职员回归职场,因为老板们终于发现,没有中层的公司是一盘散沙。高层都在搓PPT热衷汇报,基层都是00后整顿职场,只有35+的中年人能把项目落地,还有人把公司当家,还残留些职场正能量,能喝点老板的鸡汤,加班熬夜展示下狼性文化。近期从阿里云到滴滴,从医保卡系统掉线到海关系统短时瘫痪,都暴露出了职场缺乏“有经验员工”带来的弊病。


2024薪水整体来说,毕业生起薪会增加一点,但高管们的高薪都要普降,最终是回到类似北欧的那种全民低薪的状态(问题是高福利还没跟上)。


更多毕业生会躺平不工作。00后很多父母对孩子要求不高,经济稍微宽裕点的家庭,对孩子上班赚多赚少也不那么看重了。去年就有大量的毕业生不工作,只要没有暴富的企图,选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压力不要太大,工资低点也行。年纪轻轻当保安少走几十年弯路的也不少。


2024的职场依旧是有本事的人几个offer,没本事的人无人问津,想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现在就去投投boss直聘,看看有没回音,懂数据懂电商的懂互联网的还是要吃香一些。


蓝领岗位会越来越多,而且呈现高学历年轻化,做办公室喝咖啡敲电脑的高薪工作会减少,所以多学几门技能十分重要,驾照、厨师证、乐器、运动项目、唱歌、跳舞、瑜伽,总之多点才艺多条路。


明年是毕业生做自媒体的高峰年,很多大学生在校从大一就开始拍视频搞直播发小红书,毕业那一刻已经是个成熟的KOL了,会自己赚钱了,而且年轻貌美脑子好,大量知识还没有从脑子里溜走,所以会是内容大量产出“细糠”的一年。


考研会越来越鸡肋,出国留学镀金成色越来越低,考公也没了好职位而且薪水低工作枯燥,更多人会考虑出国工作。近期和我们互免签证的国家就是第一站,广阔海外,大有作为。00后出海会改变之前海外华人的刻板印象,而且论能力简直不是一个量级,不展开说,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出国工作赚钱首选“一带一路”国家,其次是东南亚,最后才是欧美,因为你是去工作赚钱,不是旅游,预判海外华人公司回国招人是明年的新趋势。


圆总结


先写到这里,谈未来嘛,中了说明我牛逼!没中说明世事难料。所以权当一个谈资,不要那么严肃。


说实话,明年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走个狗屎运,中个大奖什么的,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看什么风口和趋势。人生短短几十年,开心快乐最重要。


我最近在减肥,减了肥身体就好,精力就充沛,我就会勤更!


同时在写一本书《互联网消费心理学》,这本事本质上是告诉你“消费者为什么会买?”。快的话一季度出版!记得到时掏钱买一本哦,嘻嘻!


另外请大家多多关注我做的香氛品牌“馥生六记”,评论抽5个脸皮厚的老粉丝送这款东方羊绒,非常好闻,铃兰白麝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