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黎媛Ruby的品牌观(id:xiaoquanlisocial)作者:小圈梨

原文链接:警惕!新消费品正丧失讲自己品牌故事的话语权


“我的品牌故事我做主”?然而如今,一些消费品公司正丧失这种理直气壮的话语权。尽管他们大手笔种草,猛砸抖音、小红书等,但他们的品牌故事话语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交给了外界媒体、大众,任由他们发挥改编、甚至“原创”。


举个例子,翻看有关元气森林的大部分报道,内容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断扩品类,出新品牌。内容关注点:赶紧抢赛道呀!


2、和竞品比,元气森林又怎么样了?比如:气泡水这个品类,这两年蜂拥而至各种大小品牌。走到7-11、全家等便利店,冷柜里也不再只是元气森林占“半壁江山”了。元气森林如何抵御竞争?


3、创始人唐彬森的商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很有读头;但元气森林的品牌故事似乎就是和创始人的个人故事牢牢绑定了。


你们发现没?以上三个媒体喜欢报道的、元气森林的品牌故事方向,几乎都和“这个品牌到底要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无关,媒体也不那么关心;或者媒体采编们担心往这个方向写,容易写成不付费的软文吧。而以上三个方向的品牌故事,是元气森林真正想看到的吗?恐怕不是吧。


其实,类似元气森林品牌故事的例子还有很多,翻翻那些热门的新消费品报道就明白了。然而,这能一味地怪媒体的哗众取宠吗?新消费品自己就没有问题吗?


  夺回品牌故事话语权的反击战:大多无效  


我们看看:为了夺回品牌故事话语权,或者对这些不愿意看到的品牌故事做反击,新消费品自己发声的品牌故事又长成什么样?大多充满了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或者故事套路化。具体表现在:


1、故事立意点:多么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洞察浅显、且说来说去就是那几样:这一代年轻人重视养生了、认可新国货了、买东西重颜值等。


2、常见的故事核心内容有:


——匠心:严格把关,无数次的打磨。其中,我觉得最扯的是:不惜成本,要给消费者带来最好的。请问: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你卖产品不惜成本?亏本卖?别告诉我这是什么“战略性亏损”。


——黑科技、高科技,总之就是不明觉厉的科技。无论是护肤品、食品、健身服等,都喜欢把自己和“科技”挂钩,甚至定义自己为科技公司。这是对“科技”有多深的误解吗?更何况,广大消费者真的那么在乎吃块糖也要有高科技含量吗?


所以,为什么到了今年底,有些资本开始反省了:一些新消费品表现一般,甚至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这个领域,还值得投资吗?


值得。但是,不管是新消费品的创始人、还是投资人,都要明白如何讲品牌故事?没有故事的品牌是不成立的。


刘润老师在他刚结束的年度演讲“进化的力量”里提到:“抓住新消费的机遇,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情:新模式、新流量、新品牌。”现在看来,新模式(比如:DTC等)、新流量都已如火如荼,但新品牌呢?这一块始终缺失。


接下来,就来说说:新消费品如何拥有讲自己品牌故事的话语权?以及怎么讲品牌故事?


  为什么新消费品正失去讲品牌故事的话语权?根因是什么? 



上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消费品怎么讲品牌故事?我们来一一分解。


首先,品牌故事一定是源于品牌战略,它的源头是:品牌核心价值。我在我的多篇文章里,都提到了“品牌核心价值”这个概念。它真的很重要,因为它回答了一个底层问题:什么使得**成为**?(**是品牌名)。比如:什么使得“喜茶”成为“喜茶”?如果喜茶没有了特质X或Y,它还是这个品牌吗?品牌核心价值界定了该品牌什么必须保持不变,什么可以自由改变。


品牌核心价值可分为:有形的功能价值、无形的文化价值。


说到这里,一些人会认为品牌核心价值就是个虚的、抽象的、千篇一律的词语。比如:我说我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天然、安全、营养、真诚等,请问我的竞争对手,哪个又不是呢?所以,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1、你是否有能力和定力坚持你的品牌核心价值?做到这点真心不易,要能力和定力,缺一不可!现在有多少新消费品能坚守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


2、品牌核心价值不能死板地停留于字面含义,这样,你的品牌故事就只能充满陈词滥调,比如:匠心、天然等。品牌核心价值必须在现时的政治语境、产业语境、特别是社会语境(比如:你的目标用户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关心什么?他们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困境中?等)之下,落地为“人性的关怀”和“人文的共情”。


是的,品牌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由“人性的关怀”和“人文的共情”组成的。“人性的关怀”代表着品牌的功能核心价值,怎么真心在意消费者的物理性体验?“人文的共情”代表着品牌的文化核心价值,怎么满足消费者的意识形态需求?比如:告诉我什么是人性的?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什么是我们应该鄙视的?及我的归属感、认同感及身份地位如何表现?



举个例子:如果说“健康”是元气森林这个品牌的功能核心价值,那么,在当今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下,要如何表达健康?每个时代的人,对健康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市场,没有人会高举“可乐高糖”的反对大旗吧,大家趋之若鹜的是“能喝上这一口快乐水”。但现在,可口可乐除了快乐,还“肥宅”了。元气森林的品牌核心价值“健康”在人性的关怀上,就落在了:0糖、0脂——喝不胖的饮料,抓住了如今年轻人恐糖的负罪心理。


但是,“0糖、0脂”的品牌故事显然只是一部一时畅销的小说。围绕健康,元气森林还能讲出什么人性关怀故事吗?此外,我们还没有看到元气森林的文化核心价值。我们在喝元气森林时,很难产生什么人文的共情。但是这一点,我们在喝可口可乐时,是有的。我曾遇到过几个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言辞坚定地说:“喝零糖可乐的大多是‘伪品牌粉丝’、或者他们已经‘离经叛道’了,我们这种真正的可口可乐粉丝,即使可乐含糖量再高,也不会喝零糖可乐,这会剥夺我们喝可乐的乐趣。”他这里说的“乐趣”一定不是高糖带来的快感,而是一种他们内心认同的可口可乐文化表达。


同理,如果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是“爱”、是“快乐”,你要如何在现时的政治语境、产业语境、社会语境下,去讲述你独一无二的关于“爱”、“快乐”的品牌故事呢?这里面当然是有方法论的。值得一提的是:能构筑品牌壁垒的品牌故事,往往是围绕品牌的文化核心价值,而且文化核心价值会影响、甚至决定了你对产品功能的体验。


比如:蕉内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发布的“为生活画一条新底线”招聘短片,围绕“拒绝平庸”的核心价值,讲了一个品牌故事。故事说道“无数的人值得过上更体面的生活,要把基本款、日常生活的底线画高。未来的生活应该从更高的底线开始。”


蕉内的这个品牌故事,是洞察到了它的目标用户对“体面生活”的界定:体面不是“外在奢侈品”的堆砌,而是“内在”冷暖自知的高品质。我很期待蕉内围绕“拒绝平庸”的品牌核心价值,再继续讲述一个个品牌故事。


但是,写这篇文章时,我特地到蕉内的天猫旗舰店看了看,还是聚焦于流量打法,请了王一博代言保暖家居服,拍摄的视频也是反复强调它的面料功能,这点和其它的保暖家居服比,也没有什么差异化。


此外,人性的关怀、人文的共情,也就是刘润老师说的“新模式”下的水到渠成。过去,消费品公司规划产品,大多是“工厂角度”、To B(经销商)思维。他们默认中国消费者就是要便宜的、性价比高的大众货。所以,关于产品的品牌故事,除了“料足又实惠”,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比如:商超货架上卖了十多年的海苔、果肉果冻等。但是现在,要从“用户思维”讲品牌故事,要把消费者当人看,给予他们人性的关怀、人文的共情。


所以,你们看:新消费品公司失去品牌故事话语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坚定的品牌核心价值,并且没有通过有效的深入洞察,把品牌核心价值落地为“人性的关怀”、“人文的共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流量、及新流量带来的新模式或让他们尝到了“一夜成名”的甜头,或者已经被“新流量”裹挟,无法自拔了。电商平台上,数据显示哪个品类、产品好卖?就赶紧复制卖什么吧。什么消费者洞察,不重要。


注意:我这里说的洞察,不仅仅是定量、定性调研,还有很重要的沉下心来的案头研究、实地体验等。


除了没有洞察、没心思洞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消费品公司缺少系统性的品牌管理。当一个消费品只是在0到1个亿的阶段求生存时,沉浸在流量里确实管用。但是,随着品牌越做越大,系统性的品牌管理迫在眉睫。而且,品牌核心价值很少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就明晰提炼出来的,它往往是在公司活下来后,通过反向梳理确定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新消费品创立之初,不思考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什么?)


  品牌故事情节的三要素  


接下来,简要说说吸引人的品牌故事情节的三要素:真实性、社会性、冲突性。其实,它们是和品牌故事内容一脉相承的。





——真实性:非虚构的,品牌故事不是写小说。你确实根据品牌核心价值去践行了。别说一套、做一套。


比如:我的朋友Little Freddie(小皮)的创始人Piers,他在婴幼儿辅食这个品类里始终坚信的品牌核心价值之一:天然。他认为:宝宝们所需的营养是可以从天然的食物里获得的。也就是说: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下,婴幼儿食品里不需要多余的添加。所以,即使在当下功能性食品大火的趋势下,很多婴幼儿食品为了抬高售价、吸引妈妈们,都添加了钙、DHA等热门成分;但是,小皮很重要的产品之一:果蔬泥里仍没有加入任何额外的功能性成分。

这个就是一个让人信服的、真实的、消费者喜欢听到的品牌故事。


——社会性:社会性就是我前文说的:现时的政治语境、产业语境、社会语境是什么?比如:当前社会的消费人群结构发生了什么改变?比如:当下,人们认为“健康的大敌”是什么?


——冲突性:困难、矛盾、纷争等等。比如:有一类品牌故事是个人励志方向的,始终围绕的冲突就是“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


  千万别醉心于具体的战术,无视战略  


雷军有句名言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丢失讲品牌故事话语权”这件事上,我们从这张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根因是新消费品没有品牌战略、整日忙于具体的战术。于是,中间出现了断裂。它们试图讲一个个历史故事、科技故事、文化故事;但发现讲来讲去,用户就是不买账,还经常被媒体“断章取义”,抠其中的“炒作点”,写他们不想看到的内容。



这里要说的是:媒体的本能就是要造话题,你也许阻止不了他们“转移话题”;但你至少通过“怎么讲品牌故事”的体系,把话语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更何况媒体也是喜欢真正有料的品牌故事的。此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会品鉴品牌故事。


今天这篇文章,系统性地、从根源上讲了讲“怎么讲品牌故事”。当然,要讲好品牌故事,考验的团队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成下心来做洞察的行动力、案头研究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意力。它还需要打破传统的品牌营销组织架构,比如:泾渭分明的产品部和品牌部。所以说,讲好品牌故事任重道远,但新消费品们既然已启航,就要有正确的认知。“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最后送给你们3句话:


1、品牌故事是CEO工程,不是请个文笔好的文案就能搞定。


2、很多传统消费品是没有品牌故事的,因为商业模式使然,它们不需要品牌故事,某句广告语的狂轰滥炸似乎更有效。但如今,年轻人在买新消费品时,是要消费品牌故事的,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品牌故事的溢价买单。


3、谁掌握了品牌故事话语权,谁就有了定价权。


(这篇文章里的关于“政治语境、产业语境、社会语境”,及“故事的真实性、社会性、冲突性”的提出,来自尚诚Topline CEO胡越飞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