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我再试试周戴夫(id:bugongkaike)作者:我再试试周大夫

原文链接:战略不是灵感,战略就是算账


近期跟几个CEO接触,都聊到了一个话题:怎么做战略?


我综合了经典理论和大家的实践经验,总结下来就是


战略其实就是做选择:你选好了一个方向,然后把你的资源都用在那儿,这就是战略。


如果非要选一个核心指标,那就是市场容量。


看上去非常简单吧?但答案却是很难的,商业上的战略误判比比皆是:


1943年,IBM的董事长沃森判断,5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33年后,迪吉多电脑公司的CEO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说明人们需要一台个人电脑;


1981年,比尔盖茨说:“没有谁的电脑需要超过637KB的内存。640KB对任何人来说都足够了。”


2007年,黑莓CEO贝尔斯利也很自信,“iPhone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


现在你听起来这些话愚不可及,但这都是行业翘楚做的判断,这说明即便是顶尖的商业精英,也会犯这类错误。


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投入的合理性,取决于对现阶段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和未来容量(市场增速)的判断。


判断对了,就会匹配合理的费用、预算、人力和资源,就会获得高增长,比如京东,比如亚马逊。


判断错了,就会掉到坑里。比如长视频网站,这个行业发展了16年,亏了16年,已经亏掉了1000多亿,并且至今还没盈利,每年每家还要继续亏掉几十亿。投资人要是一开始知道这个事,他可能就不投钱了。


那如何判断市场容量呢?这就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三个指标:市场容量、可服务市场、可获得市场。


一、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也叫市场规模,它意味着市场有多大,是用来确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还有足够的空间。


比如我们要卖1000块的运动类智能穿戴设备,能记录心率、呼吸、步频、运动数据的,那预估市场容量就可以一步一步分拆:


1、我们知道中国有14亿人。


2、智能穿戴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年轻人占总人口的25%,那就有3.5亿人。


3、3.5亿人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吗?不是,你要去看年轻人里爱运动的有多少,发现一个报告说,年轻人里爱运动的有50%,那还剩下1.75亿人。


4、1.75亿人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吗?不是,你发现年轻人消费能力有强有弱,愿意消费1000块运动智能设备的不会超过20%,1.75亿人还剩下3500万。


5、3500万人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吗?不是,爱运动的年轻人里,高度关注自身数据、并且愿意根据数据进行训练调整的不到10%,那还剩350万人。


好,我们用350万人乘以1000元,等于35亿元的市场规模。


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分析:


中国总人口数-年轻人占比-运动人群占比-消费得起的占比-关注运动数据的占比


每一步都有一个比率,然后用最大的那个数据去乘以这些百分比。


14亿*0.25*0.5*0.2%*0.1=350万人


你发现我们怎么确定的这些因素?中国人,年轻人,爱运动,有消费能力,关注自身数据——这些不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目标人群画像”吗?也就是说,你前面画像画得越精准,后面越能更好的估算市场容量。


当然,这个市场规模不都是你的,你能触达的可能很少,能拿下的就更少。这就涉及了另外两个概念,可服务市场和可获得市场。


二、可服务市场


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占据,渠道可触达的市场,或者说有可能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总数。


比如我们估算350万人是智能可穿戴的市场容量,但我们发现,我们的产品是复合型的,比较复杂,只有运动队,或者专业一些的爱好者才更喜欢,大多数的年轻人喜欢简单的,一个小手环戴在手上,所以愿意用复杂式的人不超过20%。

那我们的可服务市场,就是350万*0.2=70万,再用70万人*1000元/人=7亿元。


三、可获得市场


指的是对产品或服务愿意付费同时没有被竞品抢走的用户群体。


比如在我们7亿元的可服务市场里面,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已经被竞争对手占据了,我们能进入的市场可能就是华北、西北和华中,我们算了一下,还有40%的市场可以进入,然后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我们能占10%,那我们可获得市场就是7亿*0.1=7000万。


市场容量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参照,可服务市场和可获得市场是企业的短期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如果企业无法在可获得市场成功,那么要占据更大的市场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在评估市场规模时,第一要看总量,第二要看可服务市场和可获得市场。


有的市场没什么人做,但那个容量过于小了,可能就不适合进入;还有的市场容量很大,但是竞争太过激烈,进去之后利润会非常薄,没有成本优势就很难盈利;最具迷惑性的市场是一帮人乌泱泱的去做,资本也跟着各种投,但你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总体而言那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足够大、并且能获利的市场,如果你投了太多钱,那一定入不敷出,想想瑞幸和共享单车。


前面讲的都是自上而下估算市场容量。还有一种办法是自下而上分析。


比如我们在杭州的门店每年可以卖出去1000台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每台1000元,这意味着杭州的市场规模是100万元。假如我们根据公司的运营能力,可以将门店扩大到50个城市,那我们产品的市场规模就会增大到5000万元。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通常互为补充,因为前者缺乏跟用户的沟通和验证,第三方的报告可能会对某些细节有所遗漏,往往会高估市场规模。后者相对来说可以更准确的反映某地的真实情况,但不排除这是个别现象,未必能反应整体市场,比如六个核桃可能在河南销量很好,但到了黑龙江就销不动(因为河南的高考人数是125万人,而黑龙江只有19.4万),用河南一地的销量去估算全国就很容易踩到坑里。


所以,我们需要综合两种方法来对市场规模综合判断。


除了前面两种预估办法,还有一种是“参照推算”,一般都是根据竞品的数据进行推算。


比如你做清扬,你就去看海飞丝的销量,你做高露洁,你就去看佳洁士的销量。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根据消费链上的商品来推测,比如我做牙膏,那我就通过牙刷的销量来大概估算;我做油烟机,我就去查房地产的数据,因为厨电是植根于房地产之上的行业,只要知道了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量,再加上老房改造的数据,就能大概估算出油烟机的需求量。


所以会做战略的CEO,他的核心技能其实是会算账,他能评估出一个合理的、足够大的、并且能获利的市场,然后根据这个市场去匹配费用、预算、人力和资源,然后就会获得利润和增长。


除了找人找钱,CEO只做一件事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