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opAgency(id:topagency2017) 作者:TA君

原文链接:做创意,是一场赌博|年度创意人


反常规、反套路,创意用“小而美”的生长路径,硬气又任性地开辟出一片净土,精准地瞄准每一位相信创意力量的广告人,为之前赴后继。

 

2020年的金瞳现场我門评选出了三位年度创意人马晓波(胜加集团CCO/胜加广告CEO)、江畔(意类广告创始人)、孙涛(MATCH马马也创意合伙人),也邀请他们在“不要做广告”的风波后聊聊做广告的这些年。

 

(系列选题,分为3篇呈现,此篇为江畔篇。)

 

 

此前“不要做广告”掀起轩然大波,能谈谈这支片子的看法吗?

 

江畔:我认为有好几个原因吧。首先,广告这个行业的光环不在了,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光鲜亮丽了。没有了这份心驰神往之后,(从业人员)会有一些怨念,这是一定的。

 

其次就是,还是有很多人在做一些非常苦的广告。很多最初被创意吸引来到这个行业的年轻人,真正到一些所谓的广告公司之后,他们大多时候是做不到创意这件事的,他们在干一些苦力,这也导致他们会对广告产生很多的误解。

 

在以往4A的环境里,虽然说创意很受压制,但是它至少是一个是希望和鼓励去想东西的地方,你还是有天马行空的机会,工作强度也没有那么大。现在诸如MCN、social公司等这些大量需要图文的公司,它们也都叫做广告创意公司。你去应聘的时候,他们都说很需要创意,进去之后,其实发现是根本不需要创意,只是去做生产物料的机器。

 

这个时候出了个(“不要做广告”)这样的片子,他们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这样大环境中,他是无力去改变的,公司不去改变,年轻人要混饭吃,只能接受,所有会产生很多怨念。

 

(总的来说就是),大家对所谓的广告公司要做什么,认知是不同的。可能加上文案的表达上也有些许霸道,有点训诫式的,也激发了一些大众的情绪。

 

有“劝”过人来做广告吗?

 

江畔:有啊,在很多演讲的时候我都会“劝”。(笑)

 

我还是想说,多给广告行业一些耐心,广告行业是有它的魅力在的。它跟你想当作家、想做歌手,是一样的,是个展现个人才华和舞台的地方。不过如果你去的广告公司不好,真的是去做“牲口”,那就不要去了。

 

其实我感觉,真正有天赋的广告人,是会被这个行业吸引的。真正有天赋的广告人,我觉得去甲方是浪费的,在甲方只能做一个品牌,那很难做得很深入。那种天生就是广告人的人,就应该呆在最好的广告公司里,给他一个天马行空的场所让他去发挥,也不用“劝”。

 

认为做广告需要天赋吗?

 

江畔:做广告肯定是需要天赋的。不一样的是,做广告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后天的经验。比如说你光有天赋,你凭一己之力,可能就可以成长为一个顶尖的设计师。但广告人不行,广告人需要去一个很好的地方,去学习商业逻辑,去学习整个项目的brief过程、链路,他需要去积累经验。

 

一个好的广告人,需要3-5年的时间去培养,而且他需要团队作业,他不是个单打独斗,一本笔记本电脑就能做出很好的图、就能写篇小说出来的这种(职业)。

 

意类招人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江畔:基本1-3年的,资历浅的,是看他做的东西是不是有闪光点,我们甚至不需要看他特别完整的作品。具体来说,美术这个职位,没有想法是做不好的,能把画面做好了,就能证明他是很有想法的。我怎么理解美术的sense,最简单来说,就是能思路清晰地做出一张完整的海报。海报其实是不好做的,如果能做出一套一套很好看的海报,这个就是我要找的美术。如果是找文案,需要有更多的想法,比方说大家在讨论脚本之后,那个东西是不会特别细的,但作为文案梳理出来的脚本,就得该好玩就好玩、该感人要感人。简而言之,得帮上面的人,分担事情。

 

我没有要求新同事进来之后,就要有完整的idea。但进来之后的个人热情是要能感染整个团队、能给团队输入新鲜血液的。至于创意(能力),可以再进来之后再慢慢学。

 

会怎么培养意类的同事?

 

江畔:因为我们公司体量比较小,进来其实不太容易,因为招的名额很有限。但是进到我们公司来的同事,经过一段时期的沉淀,一般是2-3年的时间之后,有些很好的同事,我们就会培养他成为一个小leader,慢慢去培养。

 

如何看待和后辈的关系?

 

江畔:培养他们呀。每年虽然投给意类的简历很多,但是广告行业整体来讲,人才在流失,而且流失得很严重。在这里也想呼吁一下年轻人来做广告,特别是如果真的喜欢创意、喜欢新鲜东西的人,广告公司还是蛮不错的选择,没有必要大家一股脑地去甲方,做市场部。

 

像一些小而美的、给创意留出很多自由空间的公司,大家要珍惜。因为一旦去了大公司了之后,就必然面对人事之类很复杂的东西,必然面对层层压力,甚至说背很多的KPI。在这么多负担的情况下,是很难去自由地去做创意的。

 

广告公司在广告创意这方面,还是一片净土。首先你不用去管这些KPI,我们和客户的每一个项目,都没有把KPI丢给我们。客户也知道,他们来找我们肯定不是为了获得KPI这种东西的。而且就拿我们来说,我们是蛮保护创意和创意人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刚刚问我们最近忙不忙,我说不忙。因为我们不但会拒绝不太好的brief,甚至说在做的过程中,我们要是感觉到brief很大程度地伤害了创意,我们都会考量要不要暂停。像这么硬气和任性的广告公司,在市面上是凤毛麟角的。有筛选brief的空间在,保证了我们每一年产出口碑还不错的作品,并且我们有去保护每一个好的作品的决心。

 

如果一定要对后辈们说什么的话,那就是希望有天赋、有能力的广告新人能继续做广告。

 

复盘的时候会怎么看待自己过去的广告?

 

江畔:心态分几波吧,在作品还没问世之前,心情是蛮期待的、蛮紧张的,不知道拿到大家面前是怎么样。

 

身在项目中很难客观地看待,面世之后,大家都说好的话,你的情绪也会跟着走。无人问津,你也会觉得不行。(作品)上之前和上之后,感觉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复盘,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成功,或有什么可以精进的。

 

然后一阵之后,比如一年之后,再来看这个作品时,角度又会更客观,就会站得更远一点。而且由于也有些遗忘了,那个感觉又会不太一样。

 

再往后几年,比如意类六年了,回头看,做的东西其实和时代背景还是很有关系的。当时身在当下可能感觉不到,再往后一步,你就会看到整个发展的商业节奏,还挺好玩的。

 

认为广告有生命力吗?

 

江畔:我觉得互联网就是验证广告有没有生命力的地方,比如我们有一些广告(作品)在非传播期莫名其妙就火了。打个比方,最近我们的“狼人2”就突然在b站火了起来。一个粉丝只有2000的UP主在自己的账号发布了这支视频之后,突然就上了b站的首页推荐,播放量达到300多万。当年好像没怎么样,突然又“翻红”了。

 

在创作的时候会考虑它的生命力吗?还是说只是迎合当下的需求或者说追一个热点?

 

江畔:迎合了当下的需求,其实也是生命力的一种。但凡在市面上能出来的东西,它一定是切中了大家的洞察,或者是insight,它不单单是贴合brief的作品,它一定是有生命力,它才能出来,否则它是生长不了的。

 

在做创意和管理的时间分配上,占比是怎么样的?

 

江畔:我们公司总共没几个人,也不太需要管理。(笑)如果说我们公司要往上市去做、要开拓业务,可能需要管理,但是目前来说,不太占精力。在管理上,我们最占精力的是招人,招到合适的人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怎么看待标签和风格?

 

江畔:我们基本上是不会重复自己的东西,尽量还是想要找突破。

 

意类总是在反套路、反常规,每年都这样会不会很累?

 

江畔:会,我们就老是维持在一个水准上。下的话,我们的下限很高。上也似乎有个上限,我们也很期待能做出像“后浪”一样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作品,就好像也挺难的,毕竟“后浪”非一般广告所能及。加上输出观点的brief也不多,一般还是要扣着品牌去说,去卖货。

 

这么多年是怎么保持不断抛弃原有的东西去做新的东西出来的?

 

江畔:这是不是你觉得的(笑),外面有很多声音说‘这一看就是意类的’,我就好烦他们说这句话啊。

 

就是风格是在,就像胜加做很多东西也很‘胜加’,但是你们都是在风格的基础上创新嘛。

 

江畔:我们找的人,都是和我们有共同语言的人,他们认可我们作品的才来到意类,所以形成一定的风格吧。但我也不想给自己贴标签,我也想做一些舆论导向的东西。(笑)

 

职业生涯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呢?现在是不是已经实现职业生涯的理想和追求了?

 

差不多,马上就要止步不前了我感觉(笑),就是,不知道突破口在哪,怕没有改变。

 

会很享受脑爆、想东西的过程吧。

 

江畔:想东西这个事情是这样,可能一开始拿到brief的时候,你就很有感觉,可能一下就想通了。但是你没感觉,你可能想到凌晨三点也想不出来。

 

我觉得做创意和作图,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作图是一件很直观的事,一张图做得好,那个劲上来了,就可以继续深耕下去。但创意这个东西呢,可能想了一天,但在别人看来,你就是在发呆,根本没产出任何东西。但它的确就是一场赌博,可能赌了一星期什么都没有,然后这个星期钱也花掉了。

 

但你没有赌输过的时候吧,最后都能想出来?

 

江畔: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能交白卷。一些很基础、很套路的创意,其实不是很难想。但是你要想一些很特别的,那就真的是一场赌博。

 

如果说,客户最多容忍两个星期来提案,赌到第七天,赌不出来,就要收手了,时间耗不起,就要赶紧把之前想的一些备选项,做出来。但如果实际时间不到就收手了,那就很有可能失去翻盘的机会。

 

从创意人到创意官,会分散做创意的“劲”吗?

 

江畔:这肯定会,但它也有好处。比方说,以前4A里的管理层大多都不是创意人,很多都是account,他要管生意、要管钱,会有KPI压力。而我作为一个从完全的创意人变成生意人的角度,我的心就会更偏向于创意,在我的手上有预算之后,我会用它更好地去支撑创意的发挥,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本土的创意热店能出来,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老板基本上是创意人。一个account出身的广告人,他很大程度上不会去做个创意热店,他会往生意模式上去做,这个跟创始人是什么背景,关系还是很大的。

 

如何理解年度创意人这个称号?

 

江畔:拿了这个称号之后,就会有一定的责任和压力。既然拿了这个东西,就是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在近期的一年两年内,得有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