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 作者:郑卓然

原文链接:聊聊有关B站的想法


史铁生说过,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比人与猪还大。圈层与圈层之间的价值观矛盾、意识形态矛盾,可以说是不可调和的,这在宗教冲突中变现的最为明显,而这种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就是B站《无职转生》事件的人类学原点。


可以说,B站的公关危机、内容危机早晚会来,所有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矛盾累积形成的必然性——偶然事件永远不会只是偶然。


第一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我们其实算是一直比较关注亚文化、边缘群体的了,亚文化之所以成为亚文化,就是因为其内在对主流文化的批判,而所有对主流文化批判所隐含的底色,则是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因为反抗主流文化,实质上是反抗主流文化所代表的的社会体系。显而易见,亚文化出现在青年群体和边缘群体中。


其实如今不少亚文化已经在融入主流,或者说破圈了,比如说电子烟、赛博朋克、二次元、电子游戏、黑客极客、汉服Lo裙JK装……随着B站成为主流后,平台的亚文化内容与主流文化的监管矛盾日益凸显,“软色情”问题只是一个集中爆发点。这是B站与主流社会所需要处理的关系。


第二是群体间的冲突,破圈后B站涌入了大量新用户,造成社区内部群体的矛盾冲突,亦稀释了所谓的社区氛围。我们去年曾经写过文章表达过看法,B站会慢慢变质,无法再回到当初那个二次元小圈层和小而美的日子中,事实上所有类似的社区产品快速破圈后,都没能很好地维持社区文化,B站不会是例外。


社区文化要养、无法速成,这应该是个常识,所谓的“养”,其实就是通过社区体系做长期的用户教育,过程显然是缓慢的。事实上,二次元、亚文化用户算是比较好“同化”的了,因为他们靠兴趣聚合,且需要亚文化圈层的认同感,且大多比较年轻,三观尚未固化、可塑性较强,这些相信B站老用户都会有同感。但新用户,尤其是三观固化的用户是极难被改变的(其实要我说就是不可能被改变),平台内圈层价值观冲突会始终存在,且愈演愈烈。


我印象中,B站官方提到过平台有七千多个圈层标签,这种内生的差异性导致未来矛盾会不断出现。B站的应对方法似乎是算法,也就是通过算法推荐兴趣内容,从而形成圈层的信息茧房,让圈层与圈层之间相安无事。


这显然是种乌托邦想法,首先是平台整体数据本身就是相互流通的,而且只有信息充分流通才能带来平台本身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上来说就是不可取的;其次人的兴趣标签、内容需求维度是多元的,跨圈层现象始终存在,算法下的圈地自萌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做机器了。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出过一个简单粗暴的想法,就是B站别管太多社区文化了,激进地做用户增长就挺好的,快速实现用户体量的增长和社区的“微博化”,B站反正要变质,早点和晚点其实也没啥区别。当然,我们还提到过,如果B站游戏业务突飞猛进,搞出了个像《原神》一样的猛料,那社区就不用有太多增长压力(事实上也不可行,B站必须快速破圈,我们后面说),团队年终奖可能还能多发点。


照我们看,B站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上视频贴片广告,并且应该准备一套说辞,去说明“加贴片不代表B站变质”,来应对当年陈睿的“B站未来有可能倒闭,但绝不会变质”。即使是打脸,也在商业世界中很常见的嘛,马云还说过阿里饿死不做游戏呢,现在不照样在搞……


圈层与圈层之间不是不可以达成谅解和团结,条件是他们得拥有共同的敌人(假想敌)或兴趣才行,两方交火的军队,也可能因为共同反战而达成谅解。八卦、搞笑、普世价值显然就是这类,因此内容“微博化”是必然。


第三是B站运营者的理念的问题,这点我主要是从《后浪》来说。尽管《后浪》是无心插柳的传播爆款,但也暴露除了B站对“年轻人”的理解问题,我们以前说过,对破圈后的B站来说,年轻人的定义不该是年龄大小,亦不是前浪后浪,而应该拓展内涵——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年轻人,将年轻上升到时代气质中,品牌的故事就更好讲。


如今年龄意义上的年轻人,也不同于十多年前80后追动漫番剧时的年轻人了,从《无职转生》事件的公关行动来看,B站目前似乎还不太懂如何跟“年轻人”做沟通。当然,现在年轻一代越来越注重个性表达,再加上圈层的不断细化分化,平台既不可能讨好每个人,也不能够不表达鲜明观点。圈层与圈层因为引力而在平台上聚合,又在斥力的相互排斥。


另外,今年的B站春晚也表现不尽人意。根据豆瓣评分来看,B站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评分9.1分,但2020最美的夜晚会评分6.7分;B站2018、2019、2020拜年祭(B站春晚)分别为8.2分、8.3分、7.4分,而在2021年拜年祭改名为“拜年纪”,评分6.6分。评分数据背后的问题不用再多说,值得注意的是,B站今年跨年晚会都是与官方媒体联合主办、联合制作。


B站会走向何方,依然无法下定论,从B站目前的种种动作来看,似乎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尝试,布局投资的东西也特别广,市场不少人把B站对标YouTube,而从陈睿的说法,“B站最终会是一家文化品牌公司”,类似迪士尼。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有人对标迪士尼,B站、泡泡玛特、爱奇艺,甚至拼多多……都有对标迪士尼的意思。


B站显然无法维持“小而美”,持续而高速的破圈才能支撑资本故事,更重要的是想要维持“小而美”通常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有个不错的变现利润,保持独立;第二是巨头不会进入,不会卷入商业大战。但B站身处视频的重要流量入口,再加上5G之下,文字媒体再向视频和直播媒体转变,B站从世外桃源变成了一个战略关口,还想小而美显然会被巨头干掉。


在我们看来,首先B站不会成为“中国版YouTube”,其实类比下来,西瓜视频倒是更像中国版YouTube;至于迪士尼就离B站更远了,B站已经是一个平台公司,既做品牌又做平台会出现很多“裁判和球员”的问题,况且发展模式也不一样,大众平台终究要“去个性化”,这与IP迪士尼什么的背道而驰。B站最像的,似乎依旧还是微博。


事实上,长视频网站本不会成为“微博”,但由于弹幕UGC互动和直播互动的存在,使它具有微博化的特性。但问题是,微博本身市值就不高,且商业化一直问题较大,B站尽管不情愿,却在视频版的微博之路上,可以预见,商业化将会是B站长期的困扰,特别是视频带宽成本不低的情况下。


由于视频贴片可能会伤害用户感情,B站态度应该是比较谨慎,由于找不到相关数据论证,我们这里就只能先写些不靠谱的想法,我们认为B站还可以在下面两个方向中搞钱。


第一是短视频。短视频是杀时间利器,我们认为在APP里设置短视频标签做“抖音式”的短视频信息流,不仅可以提高用户时长,也能实现信息流广告的变现。事实上,根据我们有限的草根调研,活跃用户平均观看一支B站视频的时长并不长。


第二是搜索广告。我们不太清楚B站的搜索数据和情况,按理来说,搜索对B站用户观看视频的作用应该不小,因为很多人上B站看视频是有比较明确的内容诉求的(至少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搜索结果竞价和热搜榜单之类的东西,似乎都可以商业化,甚至也能嫁接电商。


此外,还有什么UP主的付费会员、知识付费之类的,都是有商业化可能的一些小点,不过,这些背后都需要比较强的技术能力,而技术目前看来还是B站的薄弱环节。目前B站除了传统的游戏业务收入外,也在发力游戏直播,但我们认为游戏直播这块始终会收到上游IP厂商的限制,不太会是未来的主要突破口。至于自制剧大会员那些,我们不太看好。


根据我们的有限观察,只要是主打品牌广告投放的用户平台,总会有各种变现困难,只要是做效果广告投放的用户平台,一般都值很多钱……目前B站社区主要营销是品牌广告为主(游戏代理可以看做是效果广告),我们认为,如何让品牌广告效果化是B站社区平台商业化的正确探索方向,也是我们认为短视频和搜索是机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