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关狂人 (id:PR-MEN)作者:狂人

原文链接:新媒体运营越来越累背后,如何让付出更有意义?


时间到了0202年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媒体运营越来越累,最初新媒体运营的业务范围还只有微博,后来微信公众号诞生后,双微运营成了新媒体人的标配,到了18年随着抖音的崛起,新媒体运营开始涉足抖音,“双微一抖”又成了新媒体运营的家常便饭……



图片来源于官网


今年年初又经历一场疫情的洗礼,促使直播成了品牌营销的新阵地,再加上B站的破圈,新媒体运营人突然发现,自己需要运营的官方平台太多太多了,这些平台形成了新媒体运营的全链生态,一时间竟然有点像食百家饭的意思。


无疑过去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运营人也逐渐走向渐进式增长时代了。



运营失焦”才会越来越累


为什么新媒体人越来越累了?因为“运营失焦”!


新生行业在野蛮生长后自然会步入瓶颈期与疲软期,现如今自媒体红利所剩无几,基本上人人都能看出这一行业已沦陷为马太效应的重灾区了。



这时流量分成日趋成为焦虑内源,运营者就会情不自禁的迎合流量,但很奇妙的一个现象是,多数自媒体的止损方式是选择牺牲运营的精准性,而去人为地盲目扩大受众面,所以失去自我时最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自媒体运营。



图片来源于官网


另一方面由于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我们身处的营销环境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博弈市场。所以品牌也需要通过碎片化运营强化在存量市场中提升份额,创造新的增量。狂人认为品牌营销在这样的态势下,进入了渐进式运营增长时代。


就像达尔文在生物进化领域说的“自然界里没有飞跃”,品牌运营也不能再一夜爆红。媒体渠道更加多样化、碎片化,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媒介形态不仅改变了用户的触媒习惯,也在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图片来源于官网


同时做品牌一直就没有轻松的,你觉得运营品牌累,是因为表面上看是需要运营的渠道多了,但其实媒介碎片化的问题已经说了好多年,累的原因在于新的渠道都有太有性格,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放在当下的情况再合适不过,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受众。


在疫情的倒逼下,品牌的营销趋势变化尤为明显,以线下营销为主的品牌开始转型线上营销,线下营销与线上营销呈逐渐融合趋势,由于营销方式的改变,私域流量争夺加剧,运营全生态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拒绝浅度工作


知乎——品牌运营新阵地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在书里提出了一个公式: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力。他把日常工作分为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图片来源于官网


现在好多人都陷入了浅工作的幻觉,感觉自己每天加班很多很忙碌,好像很努力,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产出。这就好像一辆赛车,硬件装备顶级,最高时速叼炸天。但你上路的时候,刚踩一脚油门之后又踩一脚刹车,时不时绕两圈。


结果是跑也跑不好,停也停不下来。而深度工作呢,就是让你每天工作的时候,都能把这辆赛车飙到最高速度,最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而拥抱无聊,不是让你沉浸在无聊之中不可自拔;如果你适应了分心的状态,想要转变回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


比如知乎就是一个解决无聊很好的方式,如果你觉得知乎是一个科普和学术平台、企业经营知乎机构号,那么你就输了。也许早年的知乎的确如此,但随着近两年用户量的猛增,知乎已经走向大众化。



图片来源于官网


在知乎上最易获得高赞的回答,一样是各种段子、鸡汤、抖机灵、编故事、情绪宣泄,这种在各个平台上早已验证过流行的内容,而非冷静客观的摆事实讲道理,极具专业水准的技术科普。



图片来源于官网


知乎注册用户8000W+,百度权重达到最高的10级,是流量非常非常大的自媒体平台,而且平台对引流行为几乎不限制,是非常完美的引流渠道。同时知乎的开放性远超过你的想象,如果你同时运营多个自媒体平台的话,用知乎吸引粉丝转化到其他平台提供价值,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运营逐步趋于碎片化的运营,催生了狂人对知乎内容生态的一些深层思考。


1、知乎的变与不变,社区文化是内容生态基础


用户眼中的知乎不是一成不变的。知乎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高端的“知识问答社区”。知乎一直试图在规模增长与激励优质内容生产、完成筛选推荐之间完成平衡,这体现在用户、内容、社区文化维护三方动态联系的种种细节中。



图片来源于官网


知乎曾提倡“认真你就赢了”的平台文化,更加体现了平台大众化的趋势。其实从知乎开放注册的那天起,它就不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只为高端人士提供沟通的平台,在用户内容规模不断扩大之下仍保存了对知识分享的认真态度,只要这种社区文化还在,原生热榜话题的专业内容就会源源不断,知乎就还是中文互联网中最丰富的“观点源泉”。


2、知乎可以还是那个知乎,平台规模与用户体验需兼顾


在新媒体运营逐步趋于碎片化运营的趋势下,知乎也开始更加“正经”了,试图更目标明确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一方面通过推动视频内容的权重,在知乎大量专业用户的基础上催生符合知乎属性的视频,如回形针、半佛仙人、丁香医生等行业kol均已在知乎生产大量视频内容,只是因为知乎并非做视频内容起家,造成了外界对这些视频顶级玩家只活跃于视频平台的“误读”,事实上他们在知乎上的活跃度一点儿也不遑让。


一方面,圈子、频道、分区等举措意在起到导航作用,让不同的用户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用户体验,引导并分流,减少用户在内容海洋中“迷路”的成本;同时提升过去几年内涌入的大量用户的粘性,让有兴趣、有社交需求的用户也有归属空间。”



图片来源于官网


换而言之,随规模扩大而使得自身定义丰富了无数倍的知乎,仍保有明显的早期“社区氛围”,同时也试图去平衡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但运营人需要知道的是,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做营销的品牌都不是一炮而红,而是长期运营、长期做内容、长期跟粉丝建立联系和互动,而逐步积累自己的品牌优势。


说实话品牌的社会化营销格局,长期来看将处于图文和视频共存的趋势,所以品牌的知乎运营还处于蓝海时代。



运营人越来越累的背后


如何让付出更有意义?


自媒体从开始到现在不过6年左右,做自媒体平台不得不提到的三个阶段:以知乎为代表的萌芽、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暴走期、以头条为代表的成熟期。


而知乎的崛起是因为高质量的回答者以及回答而脱颖而出,当时人们对自媒体还不太了解,多半是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喜欢这个东西,然后回答相关同好者,一起交流。



图片来源于官网


对于运营人而言,如何通过知乎把公域流量变成私域流量,让自己的付出更有价值,是解决新媒体运营人越来越累的重要方式;也是摆在运营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现如今品牌主强调粉丝的转化率,意味着以前走粉丝数量的模式正在被走粉丝质量的模式所取代,让买粉丝的作者会很头痛,因为买来的粉丝活跃度与转化率不高。但是从开始知乎作者直接在网上面对读者而不是:作者——出版商——读者这种模式,随着商业模式的进步,无疑知乎可以帮助新媒体运营人更加精准的转换粉丝。


现如今互联网下半场,野蛮增长红利消失,在不确定的技术迭代过渡期,品牌新的攻守之道依旧围绕平台展开,看似碎片化但却富有灵魂的多平台运营方式,无疑将会驱动品牌营销的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