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广告杂志(id:chinaadvertising)作者:中国广告

原文链接:马吐兰也创业啦!—— 采访Ma’nifesto CEO & CCO 马吐兰


马吐兰

Nicole Ma


曾任BBDO 中国首席创意官。


2003 年大二获得第一个国际广告奖后,顺其自然进入广告创意圈。


打造过百事可乐《启动渴望》,网易《有态度》,阿里巴巴《相信小的伟大》《希望是光,希望有你》,屈臣氏《做自己,美有道理》等案例。


在2023 年8 月开始启动了其七年前注册的广告公司上海吐兰广告有限公司,英文名为:Ma’nifesto。



引子:


在我们当天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马吐兰翻了下手机,“喔,发出来了。”她有些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好奇地问,是什么发出来了?马吐兰告诉我们,公司刚刚发布了自己正式离职的新闻。我随即打开微信朋友圈,果然,已经有一些朋友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则新闻,并写下了各自祝福的话。可见,她的江湖地位并不是浪得虚名。这篇文章是她离开BBDO 后写就的,我们希望读者能从这些采访文字中,感受到她对行业的那份热爱,以及对自己人生的一份清醒认知。


去年职场综艺节目《跃上高阶职场》让很多圈外人士认识了又酷又高冷的马吐兰,但是她很清醒,很快从一片称赞中抽身出来,不紧不慢地做自己。


我们采访马吐兰的当天,其他视频媒体扛着摄影机来拍她。她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和我们聊天,对镜头似乎已经脱敏。而我们则很难做到平静,反倒是马吐兰温暖的关照,让我们可以不顾及身背后的镜头,迅速进入了角色。相比于在综艺节目中的酷飒,我们也体会到了这位江湖人称“马姐”内心温润的一面。


01

做创意我一直都很大胆


“在任何时候做创意,我提醒自己的只有两个字——大胆。”做创意就要大胆,这是马吐兰作为创意人,一直秉承的信仰。


在她自己的代表作品中,每一个都浸淫着不想平庸的潜台词。我们想知道的是,在4A,是否只有大预算才能做得了大胆的创意。她说,不是的,预算小的创意,也可以有效果。


2012年,马吐兰和团队一起帮网易门户创作出了“有态度”系列平面广告。有限的预算,却做出了爆款的广告,完美地帮助网易新闻门户App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印记。这波操作,不论对于网易还是广告公司来说,都是突破常规的。现在来看这波广告,仍然能感受到创意人锐利的刀锋。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有想过要向平庸低头。



网易《“有态度”系列》平面广告

上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大胆和平庸从来水火不容。“如果我们做广告时,想得太周到,方方面面都要想到,那么这个广告一定会平庸。而温温火火、舒舒服服的广告是不会引起反应的,我欣赏那些能做到极致的创意。”可能在马吐兰的人生信条里,允许有巅峰和低谷,但不会有平淡无奇。


创意人的大胆,其内核是什么呢?马吐兰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她认为,大胆意味着突破一些东西,变得不一样。

《相信小的伟大》是2017年马吐兰和团队为阿里巴巴做的一个奥运系列广告。他们和多家国际4A广告公司一起参加比稿,到最后,他们并没有完全按照客户的简报(brief)来进行提案,而是另辟蹊径走出了另外一条路,最终得到客户首肯。



阿里巴巴奥运系列广告《相信小的伟大》


而很巧的是,这些很大胆的作品,往往最后客户都是一字不改的。因为客户同样很大胆。“包括网易的作品,我们提案的时候都是一稿过,客户也是一稿过。我们一口气写完《相信小的伟大》那个作品之后,阿里巴巴也几乎没有改。客户一开始试图要把一些细分业务加到片子里,最后他们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把这些细分业务的广告内容删除了。客户还写了一封邮件说:‘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后来增加的业务部分拿走。’这个广告主打的是品牌更宏大的主题,如果加入销售的心思,那么会削减广告本身的效果。所以这个广告,我们不但改了简报(brief),最后也是一稿过了。”


02

在流量时代的取舍


在一切皆流量的当下,马吐兰认为,不被流量反噬的最好办法是,去流量池里游泳,选出最合适自己的方法。


马吐兰坚持长期主义,这是她亲身下场搏击后的取舍。十几年前,马吐兰就在淘宝开了自己的小店,她自己一边在广告公司写文案,一边开小店卖服装。“我当时算过,不夸张地说,当时三个月赚的钱,就等于在广告公司工作几年的收入。但是后来我放弃了淘宝小店,因为它就是我赚钱的一个工具,不是我的长期资产。”到底是要长线的效果还是短期的利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做品牌一定是长期的,不管是初创品牌,还是已经成功的品牌。


当下也一样,很多客户已经在流量池里摸爬滚打了几年,他们对品牌的重塑再次回归了。“我之前服务的一个很大的全球运动品牌,会把70%的预算投放在流量平台上,而只花不到30% 的费用来做品牌建设。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通过结果来看,这样的投放预算,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在马吐兰看来,做品牌的时代正在慢慢回来。



做品牌和做流量,并不是非此即彼,它们可以共生。只是品牌还没摸索出一个最适合自己品牌拓展的结构、路径和方法。当然,所有在这个生态里的公司也会找到它们各自的处世之道和位置。“做很多事情,越复杂的事情要想得越简单。做广告也是这样,越复杂的生态也要回归到初心。以后广告公司也许会找到一种不错的合作模式,让这个生态更加健康。”


品牌在,创意人就在。“一个做品牌健康的生态,一定是长期的。很多人认为广告就是这里打一枪,那里放一炮,很多直播间会打出很低的折扣,来吸引用户购买,这不是长期主义,这只是短期的生存方式。当下的经济大环境确实很考验品牌,所以我们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价值取向、经济环境、消费者态度、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等等,不能只考虑一个单向因素,否则做出的内容就会偏颇。比如我每次接到一个简报(brief)的时候,我会跟客户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我会看客户的品牌现在是处在什么位置,他的品牌愿景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未来5年、10年、100年想做成什么样的品牌?今天品牌的困境是什么?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品牌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冲不冲突?如果产生了冲突,那就一定有问题。”马吐兰说。做品牌,也是广告人的立身之本。


她相信,在流量时代,在经过实际的考量和取舍后,品牌预算的费用最后还是会流到广告公司,所以广告人不必气馁。今天哪怕这个行业散了,你还是一个创意人,这个世界也许不需要广告,但需要创意。



为安踏品牌做的广告


在流量时代,其实每个人也都在取舍。比如我们是把时间用在自我提升上,还是花在无止境的娱乐上。思考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在当下,很多人主动放弃了这个权力,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是用来消遣。在马吐兰看来,不管对于社会,还是个人,这都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有一次我做评委,看了很多某平台上的创意,到最后我都很头痛。因为这些创意雷同性太高了。不客气地说,我们在十几年前抛的那些创意梗,现在的KOL都未必能接得住。但问题是我们需要14亿KOL吗?还有谁认真读书、好好工作、搞科研?所有人都去做娱乐内容了,也是蛮可怕的。”


03

广告技能可能会被改变,但创意不会被替代


最近这两年,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甚嚣尘上。创意又一次被架上火烤,创意人们也有些焦灼。“我常常觉得说创意已死这种舆论的人,他们应该好像都没有真的爱过广告或者是深入广告这一行,所以才会轻易断定一个行业怎么样。”马吐兰很客气地说出这句话,但她的不屑已经在眼神里了。


“一项新的科技出现,只要它是无害的,我们应该带着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因为任何东西都是双面的。在我们这里,目前还没有一个美术是被ChatGPT取代的,美术都觉得chatGPT给他们做图提供了便利。譬如以前他们可能要通宵达旦地去做一张图,现在他只要能够找准关键词,就能够用人工智能输出图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以前美术常认为,很难找到自己的工作价值。比如洞察,这些似乎都是文案的事情,觉得他们从事的工作比较后端。文案想好了创意,他们才开始配图。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执行上。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美术做广告更容易回到初心,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想创意点子。这也是马吐兰在多年前就和美术分享的观点:“首先自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创意人,其次才是美术和文案。文字和做图只是工具,画得最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广告行业里最厉害的。我们是用自己手里的笔和纸,告诉别人这个品牌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广告人最有价值的地方。”


虽然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帮助我们写出文案,但是马吐兰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这是她随时思考时养成的一个习惯,她舍不得丢弃那些瞬间的思维火花。“人的思考和想法是瞬间的,我们每天承载太多东西,有时候你会遗忘了。我会用手机,在我的备忘录上或者朋友圈等其他平台上记下自己的很多想法。当我偶尔翻出来一看,哎吆,这话说的挺好的,是我说的吗?再譬如同事常常会提到,我曾经说过颇有启发性的话。我一听,哎吆,这么好的话,是我说的吗?我说你确定吗?他说是。所以好的广告真的可遇而不可求。就是有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想到了,但是没有把这个创意卖给客户,或者没有做出来,这就是可惜的地方。”马吐兰认为,与其谈论和新兴科技去竞争,不如想想我们该学习如何驾驭它。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个创意人的思考方式。



马吐兰代表作品集合

“当年为什么喜欢做广告?我始终记得以前的老板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做广告,尤其是我们做文案,当帮助品牌进行观点输出的时候,就是别人在判断你思想的时候,那个东西是马虎不得的。你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大声说出来,这是多难得的一件事。” 广告沟通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在这个旅程中,马吐兰想成全自己,也成全客户以及他们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