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南大创意传播(id:CC-in-NJU) 作者:南大创意传播

原文链接:创享 | 屏幕之下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菲德烈.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物质。他从植物中提炼出一种称为螺旋性甲苯酸盐的化合物,在为这种化合物做加热实验时,意外的发现此种化合物具有两个不同温度的熔点。而它的状态介于我们一般所熟知的液态与固态物质之间,有点类似肥皂水的胶状溶液,但它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却具有液体和结晶双方性质的物质,也由于其独特的状态,后来便把它命名为“Liquid Crystal”,就是液态结晶物质的意思。


然而,在经历长达八十年的空白期后,这样液态结晶物质才真正应用于生活。1968年,美国RCA公司利用其在电压影响下能够改变分子排列状态的性质,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的屏幕。


与此同时,高清电视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开始萌芽;同期,IMAX也通过在九台放映机同步工作的方法得以诞生;首台Macintosh也于1984年投入了市场;八、九十年代也是触摸屏潮流的时代,这也成为了现代小屏触摸交互的起点。于是,我们的眼睛逐渐聚焦在每一块社会和个人的屏幕上。


接下来的几十年,屏幕逐渐从工具变为一种隐喻,它成为视觉的极大延伸,成为现代人类的视窗,成为文明的交接站,

成为现在你眼前玻璃内的一切。

 

我们在更多地利用屏幕时,我们也在更多的忘记屏幕本身。如若我们再次认真地驻足凝望这些屏幕,又会生出怎样的思绪?


屏幕之下 · THE SCREENS|IN NJU



现代校园的一大特征就是显眼的红字大屏。它的功用与过去校园中的横幅相当。过去需要书写、打印并张贴,现在则只需要输入文字即可。它将学生、老师和校园的关系拉近到了一起,也由于这块屏幕的出现,校园的讯息刷新率变得更高,节奏也在潜在地变得越来越快,这是与现代社会相并发的。


作为进入校门能看到的第一块大屏幕,这里告诉着你什么是南京大学。新生入校时,它会有热烈的欢迎;重要人物来访时,它也会有告知;夜深人静时显现的校训似乎在提醒着你;一句句格言也让不时经过的人开始深思。



“考勤”是现代人无法逾越的一道门槛,学校、公司甚至是一场活动,都要用机器来实现最为高效的打卡考评。成绩、工资、奖金,都在这块屏幕下得以现实地记录。一块屏幕上所能展现的不仅是出勤本身,更是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自己存在的有效证明。


尽管这一块屏幕尚未开启,每次与它——体育考勤打卡机相见,都要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勇气。校园卡“啪嗒”一放的时候,肩上的责任似乎又多了几分……



在1922年前,电报尚未出现时,媒介传播即以交通为基础。而在媒介脱离交通化的现在,交通的秩序却被媒介呈现了出来。屏幕能够展示比一块指示牌更多的信息,它也更为多变,能够实时监测交通信息并给予反馈。清晰明朗的警示反馈就能将现代的车水马龙安排得井井有条。


静静伫立的车速显示牌提醒着驾驶的人们:学校路段,请减速慢行。看到这块屏幕的司机一定会紧接着看看汽车的仪表盘。然而,江湖上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它的速度达到了150km/h,看不清车牌号码。



手机就像是现代人的怀表,并且比怀表能做的更多。万千商品触手可得,万千课程随处可上,万千的人和万千的世界,都在屏幕上显现。这是现代社会的便利,却也造就了同样的陷阱。一个个尚未清除的红点、一个个尚未消减的通知,不断流逝的电量和推出的弹窗都是现代社会焦虑的来源。


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背后,是对已学课程的查缺补漏,还是对新鲜内容的求知若渴,抑或只是茶余饭后娱乐休闲的王者荣耀?这块屏幕里,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疫情风暴下,自我陈述并不能言明自己的安全,水银变化太慢,无法挡住快节奏的狂热人流,只有屏幕才能快速显示自己的体温。在核酸检测需要一整套完整流程时,最简单的健康码和温度检测,成为了屏幕给疫情社会带来的可视化便利。


疫情之于我们,是分发的口罩和每天重复多遍的体温测量,而屏幕则向所有人宣告着自己的安全。过了这道门,你才算真正地进入图书馆,步入知识的海洋。



标准比例的高清大屏在当下已经成为大众视线中的日常。每一场现代意义上的发布会、演讲会甚至是重视听觉意义的演唱会、音乐会,都已经离不开大屏幕了。这是大众参与现代文化活动的大门,除了传递信息之外,它们已经达成了视听的强化与延伸。


几乎每个学院院楼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大屏幕,它以公示的形式将院系的大小事宜广而告之。当然,这块屏幕之上也有可能只是一句简单而热切的欢迎。



电子显示屏的繁荣也使得“屏幕”的意义变广。静态的黑底彩色灯牌也会成为部分现代人口中的“屏幕”,这样的混淆折射了社会对于屏幕认知的变化,也是屏幕本身这个概念得以大众化的原因之一。


随处可见的安全出口标识,在阴暗的走廊里散发着清冷的绿光,内部杂乱的电线排布被透明塑料板展露无遗,不免有几分瘆人。但在危急时刻,这荧荧的绿光却又是安全的出口与生命的希望。



滚动屏幕广告包含的信息量多、成本较低、文本性强,直至今日仍有广泛的应用,堪称21世纪最普遍的街头广告。因为其字幕的动态流动,会吸引住同样流动的人们。所以在马路边上、招牌之下或是公交车的后窗里,依然有滚屏广告的一席之地。现代人会被“动态屏幕”所吸引的属性仍未改变。


三大运营商门店在校园里像是三兄弟一样和和睦睦却又不甚协调的肩并着肩,他们用灯珠滚动屏幕招揽着现代社会的学生。又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红、绿、蓝正好组成了色光三原色,混合起来,恰好是最清澈的白光……


屏幕就如一面又一面“黑镜”,反射着每一个人、每一个集体的生活。穿梭于校园之中,形形色色、功能各异的屏幕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我们却常常将其忽略。如今,屏幕不仅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屏幕之下所投射的也恰恰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缩影:

 

“Besides the screen, we get life.”

 

从校园门口到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院楼,再到校园超市、宿舍等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屏幕。这些不同屏幕的排列组合拼接,构成的也恰是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