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案与美术 (id:copyart) 作者: 文案与美术 

原文链接:为什么要有深圳?


你一定见过城市宣传片

基本包含城市由来、城市现状、城市发展

城市风景和人文,最后再展望下未来

好像说到了城市特色,又好像没有特色

 

机关组织的宣传片一定要这样吗?

胜加不信,给深圳做了一条十分独特的广告

把”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融入其中

极具煽动性地刻画了深圳的关键词:

“年轻”

如果要给年轻下一个定义,那会是:

“不信命”

 

《为什么要有深圳》



点击播放视频


附全文案


为什么要有深圳

因为中国想知道

当一群年轻人丢掉了包袱

解除了思维的桎梏

他们到底有多狠多快多强

他们能不能从荒芜之地

开出一片绿洲

在绿洲上竖起高塔

在高塔上升扬旗帜

在飞舞的旗帜上

绣上每一个开荒者的名字

 

为什么要有深圳

因为中国需要一座不信命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

聪明到不耍小聪明的人  会成功

勤奋到超越天分的人  会成功

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的人  会成功

 

为什么要有深圳

中国需要一座仰望星空的城市

但星空不在我们的头顶

在最危险的地方  最贫穷的地方  最泥泞的地方

我们将飞越无穷光年  摘下璀璨星辰

 

是的  为什么要有深圳

因为中国  需要不同的城市

厚重的城市可爱的城市四季如春的城市

自然与人文交织如画的城市

中国也需要一座

能和纽约伦敦巴黎东京

和整个世界从容对话的城市

中国也需要一座 

满怀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想象

和整个世界

分享中国所有美好事物的城市

 

这是一座  用匆匆步履踏响人生战鼓

在熙攘的人群中寻找无人区

把每一个年代  都当作黄金时代的城市

他有一万条向前的路

却不留一条退路

这是一座不老的城市

他抵抗住时光流转无尽之年

永远相信年轻祝福年轻拥抱年轻

因为这是对一代又一代

相信他祝福他拥抱他的年轻人

最好的回报

 

为什么要有深圳

因为再过十年

人们会说

你看

中国为这个世界的年轻人

造了一座城市

 

(字幕)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爱你们

所有为之奋斗的每一代年轻人

 

如果你看过《人民的名义》,应该对这条片子里的主角并不陌生:李光复,在《人民的名义》中扮演大风集团工会主席“郑西坡”,是一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基层干部。


 

李光复的形象,正适合扮演《为什么要有深圳》中的老干部。40年,这位老干部作为第一代在深圳奋斗的“年轻人”,已经和深圳一样给中国、给世界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视频中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人设,当他正要把深圳的舞台交给下一代的时候,却听到了下一代贪图舒适安逸的言论,由此展开故事。他回忆自己在深圳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在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发展。

 

 

四问过往,一问序章

 

一共出现了五问“为什么要有深圳”,分别从城市人群、城市规则、城市精神、城市定位、城市未来五个角度做了解答。


这五个角度把深圳与“年轻不信命”的城市特质紧密结合,与其说最后一问问的是未来,不如说问的是“序章”,因为一代人的奋斗成果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代年轻人的起点。也许过了一定年纪后,也许很多年轻人不再相信奋斗,但深圳就是要让人相信奋斗。


视频中以主角的经历为线索,陪伴了深圳的成长,画面和问题形成了巧妙的对应,第一遍看的时候,带给我触动的有以下几幕:


第一幕:在主角结婚典礼上,主角和那些同样在这个城市一起奋斗的年轻人醉醺醺地说出“在这个城市,聪明到不耍小聪明的人会成功,勤奋到超越天分的人会成功,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的人会成功”。反映的是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和刚刚起步的深圳,都相信未来会更好。



第二幕:每一座城市,都有他自己的规则,深圳的规则就是“拼”,当一群年轻人在泥巴里奋战,却用诗歌一样的台词讲出“我们将飞跃无穷光年,摘下璀璨星辰”的时候,一群”即使身陷泥泞,也要仰望星空”的年轻奋斗者形象已然栩栩如生。



第三幕:主角和兄弟们喝酒吹牛,说到“中国需要不同的城市”,这几个被定义的城市大概都意有所指,比如“厚重的城市”指代北京、西安这类;“可爱的城市”听起来像是上海;“四季如春的城市”可能是昆明;“自然与人文交织如画的城市”很容易想到苏州和杭州了…既夸赞了别人,又定义了自己。


 

第四幕:是这个老人的状态,刚来深圳的时候开始演讲、在泥泞里奋斗的时候演讲、结婚时醉醺醺的演讲、带孩子看星空时演讲、跟哥们儿喝酒吹牛时候演讲、在工厂里检查产品质量的时候演讲、退休前还在满是各国年轻人的广场上演讲,塑造了一个不分场合随机演讲的铁憨憨老干部形象,带着一种理工男率真傻气的可爱,这大概也是深圳隐藏的另一个形象:脚踏实地的拼搏形象。


 

深圳,被称为“没有老人的城市”,而这则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视频,揭示了它没有老人的原因。一路拼搏而来的第一代深圳奋斗者,更懂得“年轻”的意义,“年轻”不是年龄,而是心态与状态。

 

 

舞台剧运用在广告中,将感染力最大化

 

尽管在广告中,感染力大于说服力,但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不是水火不容,至少,在《为什么要有深圳》这支视频中,它们就融为一体。


舞台剧,本是一种在舞台上呈现的戏剧艺术,却因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了一种封闭感,可以将情绪发酵到最大。

 

视频以在深圳奋斗的第一代人的其中一个代表,也就是主人公的故事,来细腻地展现深圳的变化,将故事压缩在一个独立成章的时间范围内,给到我们一个阶段性的成功;另外,因为是舞台剧,所以可以进行艺术化表达,主人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演讲”,连结婚醉酒都在“演讲”,脚踩泥泞的时候也在“演讲”,这种形式的极致,大俗和大雅的对比,将观者的情绪一步步推到制高点。


《为什么要有深圳》并没有严格限制在传统意义的“舞台”上,而是跟随主角的步伐在深圳各个角落奔走,因为:整个深圳就是奋斗者的舞台!


舞台剧的艺术化台词和深圳奋斗者的历程缩影,将感染力推至情绪的制高点。

 

 

一支不信命的城市宣传片

 

一支又红又专的城市宣传片,成功逆转了它的“命运”——没有从机关组织的视角切入,却又保持了该有的立场与态度,是这支视频最大的挑战。


近年来,机关组织有了走入大众的趋势,从之前见到的中纪委“你不必,你可以”广告,到党的第一支宣传片《我是谁》,都在极力赢得年轻人喜欢。


而《为什么要有深圳》更难得的是,并没有靠卖萌和模拟年轻人的文化来走入年轻人群体,而仅靠实打实的观点,就足以让年轻人沸腾。它绕开了官方的表法,选择进入大众,比“你的奋斗终将伟大”更具烟火气。


因为全片尽管在讲深圳,却仿佛又不只是在讲深圳,它是将年轻人不信命的特质,与深圳这座城市做了一个巧妙的关联,因此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愿意被定义,不信命的样子。

 

当以下这些海报出现在年轻奋斗者经过的路上,或许整个城市都会被这种拼劲儿点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深圳,以前被称为窗口,意味着看看世界,而接下来,它要承担的不仅是“看”,更是要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成就,包括“文化、科技”等,把所有美好的事物与世界分享,因此它成选出一个更包容、更开放的姿态,一个面向世界的姿态。


也正是因为此,这支视频注定要“出圈”,出深圳的圈,也出广告的圈,毕竟,每一个不信命的年轻人,心里都会有一座“深圳”。做到这一点,还有赖于胜加“公众文本”的方法论。

 

 

“公众文本”方法论

 

《为什么要有深圳》是典型的公众文本类型广告,胜加对于“公众文本”的定义是:


设置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公众议题,以文本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阐述对时代横截面的一些看法、观点和态度。

 

其最重要的三个维度是:立场、对手、观点


立场:站在深圳的立场,也是所有有少年气的奋斗者的立场。

对手:打击呆在舒适区里的垂暮姿态。深圳

观点:深圳就是城市圈里的后浪,是一座年轻的不信命的城市。

 

所有人都想做有争议却少负面评论的广告,在胜加看来,只有用极端的观点讲述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谓“极端的观点”,是选定立场,从立场出发讲述极致的观点;而“正确的价值观”,即符合大多数人认知的观念,比如深圳这篇,立场是: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观点是:年轻的城市不信命。


立场和观点都没有问题,组合起来,却会形成轩然大波:因为深圳是城市圈里的后浪,它是年轻的城市,因此只有深圳才是不信命的城市。


此话一出,有点追求的城市大概都会表示不服,北京不够拼吗?上海不敢闯吗?昆明、杭州老了吗?这就是公众文本的力量。

 

一句很俗的鸡汤送给看到最后的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