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案觉醒(id:copywriter360)作者:塘主

原文链接:文案基本修养公式 =(用户行为动机分析 + 符号意义挖掘)*(真诚 + 常识)


刚工作时,有意识整理过各路前辈的创作经验,从他们作品里总结文字撬动人心的技巧。


那些日子里,自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膨胀,一路见识各家所长。


可是,我们不可能靠模仿他人填满工作需要。独立创作离不了不断充实的基本文案修养。


这篇文章记录我眼里最重要的文案素养。它们共同构成了文案力的底层基石。



理解用户行为动机


文案人对『用户分析』一词并不陌生。


人们生疏的是不知从哪个方向切入分析用户。讨论这个话题前,先聊聊一场真实的母女对话。


妈妈和女儿常年为小事争执不下。女儿越来越大,脾气和反叛心也日渐增长。有天女儿终于忍不住,对母亲大声反驳,你说的我一句都不想听。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说:“你不听是你的事。你不能阻止我尽一位母亲该尽的本份和义务。”


自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与母亲正面抗争。这个女儿是知名主持人柳岩。



这个生活例子很小,却让我感触至深,所以一直记在心里。


家长对孩子管束和唠叨的行为,真实动机却是展示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对孩子还有影响力。他们想要得到儿女认可,不想『失去』日渐独立离家的孩子。


用户行为背后藏着被我们忽略的真实动机。而这一动机往往具有共性,普遍存在于用户的行为模式中。


共同动机支配共同行为,共同行为又出现在相近的场景中,相近的场景又关联着同一类人群。



如果拨动影响力扩散螺旋的起点——行为动机,预示着我们就有能力影响一个人群。


文案沟通不是要传播新认知,而是提供一个拨片,拨动心里的弦。这远比往用户心里传播一个新音符容易得多。


『用户心弦』是早已在他心里扎根的认知、符号、记忆、观念、渴望、恐怖、行为模式和动机……


用户行为动机,就是相对容易拨动的一根心弦。



京东美妆近期上线的一个微电影, 获得业务普遍好评。


细看9分钟的短片,其实只说了两件小事:1.新人对优秀同事的欣羡;2.女生日常补妆。


两件看似无关的小事,在统一的行为动机处相交于一点—— 对美的追求起于一颗不断向上的心。


深入用户行为,挖掘行为的原始动机,在文案创作时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京东美妆:做美丽时代的记录者


两件小事几乎在每一个都市办公室里都真实上演过。


它能成一个动人的优质案例,是创作团队提炼出了用户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这个动机在每个职场新人心中都深深扎过根。


『美丽背后更美丽』这一概念,清晰道出京东美妆平台对『美』的理解,为今后的传播指出了清晰方向。『美丽背后』是一个开放性话题,这个框架下有很多故事可讲。



补充一点,提到『用户分析』很多人更熟悉的是『用户需求』分析。


在实际执行中,『用户需求』是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考虑在内的影响要素。在传播阶段,我会更多关注『行为动机』。



挖掘符号的意义


我比较喜欢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认知观念。读到他的一些观点,我看自己与外界相处的理论支撑。


他说,决定人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一件观察对象、一段人生经历的意义,是由观察者发现和赋予的。我理解这观念是一种『佛心自现』。你是谁,决定了你看到了什么。


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生活里,有无数这类细小的『剃刀』,每天从你我眼前和掌间滑过。它们是一只笔、一盏灯、一双筷子、一道门坎、一件户外衣、一次次支付、一次次加班、一声声『洗手吃饭』……但不是谁都有哲人思绪,去关注细小剃刀。


成熟的创作者们,常常赋予生活常见事物以全新的意义。很多经典广告作品都起于生活里的一把把『剃刀』、一个个符号。


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红包篇》、《过门篇》,成了一代中国人心中对家最好的注释。


舒肤佳的“洗手吃饭”,已经成了品牌最暖心的生活情话。



舒肤佳 | 《洗手吃饭》


一个个细小的符号,都带着对人们对生活期许和善意。


挖掘符号的生活意义,看见每把剃刀的哲学,是文案人必备的基础修养之一。在这个创作方向上,前不久天猫和肯德基都有斩获。



天猫 | 《加油白衬衫》



肯德基 | 《位子》


在创作发想中,什么时候关注用户行为动机?什么状况下重点去挖掘符号意义?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


如果要沟通一个群体,我会关注他们共同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要塑造一个对象,我会试着从它的内部找到一些特定的传播符号,挖掘内在意义。


比如,肯德基在吮指原味机80周年期间发布的这些小诗,就是在挖掘符号内涵——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但改变不了人们心中的生活原味。



那些皱巴巴的旧日子

会温暖我们的胃



时间吃掉了一些我们

我们也吃掉了一些时间



散场的人都知道

他们将在同一个味道里重逢



回归真诚和常识


细心的你不难发现,关注用户行为动机是针对『人』,挖掘符号的意义是针对『事物』。


二者合在一起,涵盖了对生活人和事的完整认知和理解。


有时我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这些认知本属于人尽皆知的常识。后来我发现,很多执行都有意避开常识。


广告圈里处处充满了美化和伪装。我们看到的信息,都被人精心设计加工过。甚至我们业内人对文案和广告作品的作用评价,都带着极大的夸大成份。


不少项目总结说一次传播活动,覆盖几千万用户,实则是把KOL大号粉丝量加一块的数据。有人鼓吹自己一篇文案带来百万销量转化,把所有要素的影响合力都归功到文案一身,极了那个浮刮风的年代,把周边小麦都拔到一块田里去。


常常需要向颅内注入一些警示语,来提醒自己不被业内『妖风』蛊惑。


『广告作品的作用没那么重要』

『文案人作用没那么大』

『没多少人主动看广告』

『用户和客户比我们看到的更聪明』

……


做文案几年,我开始意识文案人的能力边界,算是开始从认知上回归真诚。


用户是在为自己的需要和愿景付费买单。广告人投其所好,对品牌进行易容和化妆,构建一种理想的生活愿景。


行业门户网站上的很多案例,它们的生命力不足24小时。我们不能以从业者姿态,无限放大文案对商业的贡献值。


放下对文字偏爱,带着一份谨慎的热忱,回归常识,回归对人、对商业体的真诚,去看待当前的这份工作,才有可能减少生产一些垃圾信息。


回归真诚和常识,是文案基本修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总结上文】


因为长期思考、更文,我有机会接触很多对文案两眼放光的人。从相同阶段走出来后,我更希望人们用这浓烈的欢喜,捂热不息的创作热情。


我提炼出体会中最重要的影响要素,整理成一篇常识文章。文章标题就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文案基本修养公式 =(用户行为动机分析 + 符号意义挖掘)*(真诚 + 常识)


可能你不会在文案岗位长留,但文案人这些特质和意识,会一直长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