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数英DIGITALING(id:digitaling)作者:Ruonan 

原文链接:方太“幸福影业”再出新作,诠释如何做有温度的走心品牌


“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好。”


站在后疫情时代回想特殊时期,人们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那段时间里,家成了所有人最安心的根据地。朝夕相处间,我们与父母愈发亲近;一日围着三餐转的简单生活,也有种真实的温暖。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起吃饭的时间变多了,厨房成了家人互动更多的场所,那些炊烟升起的时刻,如今回想起来,也成了愈发幸福的时刻。


“炊烟起处,便是幸福家。”8月12日,围绕这一理念,擅长讲故事的方太在其年度幸福发布会上揭晓了两支温情影片。家人,始终是中国人绕不过去的话题。


 真实还原家庭故事,

 以温度与细腻引发共鸣 


两支影片分别名为《幸福炊烟》和《夏日新年》,由第五代导演中的翘楚李少红监制。她善于用镜头演绎真实和唯美,作品的美学格调与氛围一直为人称道,也为电影带去了丰富的女性关怀。同时,相较过往对“家”命题的传统解读,青年导演申瑜和郝飞环生动诠释了都市背景下新家庭面临的的文化冲突、生活张力以及对幸福家的追寻。



《幸福炊烟》讲的是三个互相关联的家庭故事:陈老师是在家上网课上得焦头烂额的数学老师,因无暇分身照看儿子乐乐,便偶尔拜托小姑子素素代为照顾。



 (陈老师在家上数学课)


素素是一名专业音乐人,家里音乐装备齐全,同时,她也是一个温柔细心的女友。当调皮的乐乐玩乐器吵到邻居小萍一家时,素素出面道歉。


 

(邻居来找素素,让她小声一点)


而小萍,是妈妈也是女儿。她既要安抚照顾快要中考、情绪紧张的儿子,也要协调好与母亲的关系。


 

(小萍与青春期的儿子)


可以看出,三个女性的多重角色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展现,既有女友、妻子、妈妈等家庭角色,也有老师、音乐人等社会角色。她们在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时,也努力地构建自己的独立价值,并难免遇到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处理代际之间的差异等现代女性的经典难题。三人的形象立体真实,不再是文艺作品中常见的功能性人物——即或是“婆婆妈妈”、毫无独立人格的女性,或是“爽剧”中一路开挂、样样俱佳的大女主,因过于扁平和戏剧化而无法令人信服。


 

(因妈妈忙于工作而无人照看的乐乐)


呼应“幸福炊烟”的主题,炊烟和厨房在影片中扮演了“幸福催化剂”一样的角色。厨房超越了单纯的物理空间,成为家人间构建连接、表达关心的重要场域:调皮但懂事的乐乐借下厨向妈妈表达关心;素素与男友将蒸箱变信箱,便利贴中流转情意;妈妈小萍则借由料理安抚紧张的儿子,充满温度的美食中藏的都是母子间的默契。


 

(素素与男友借蒸箱边的便利贴传情)


在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选择从女性角度切入时,一些却总是因为对女性的标签化刻画而受到诟病。《幸福炊烟》则不同,它并未试图定义或代表女性群体,而是截取了女性身上的多个侧面,在个体故事中寻找情感共鸣。而真实地呈现本身,就已是一种尊重。


 

(小萍在做饭时戴上耳机,享受自己的宁静时刻。)

 

立体展现丰满人物,

 以冲突与融合触动人心 


如果说《幸福炊烟》是对三个家庭的立体呈现,《夏日新年》就是聚焦一个家庭的内部互动。



影片主角林楠是一名职业西厨,新年期间她因为疫情,错过了与父母的团圆,也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她的父亲则是德高望重的中餐厨师,父女俩向来合不拢,从中调和的母亲以林父的退休宴为由,让林楠回家。在母亲滞留上海期间,父女俩关系从尴尬、矛盾、争吵,到渐渐缓和、比赛做饭迎接母亲回家。最终,双方理解了彼此,林家也在夏日迎来了一顿特别的团圆饭。这也是片名“夏日新年”所埋下的矛盾悬念。



影片对林楠的这一角色的饱满刻画是一大亮点:她是独立女性,受疫情影响失业,事业面临瓶颈;她也是女儿,受父亲影响却又始终难以得到他的认可,父亲那两句“选错了”、“看看你自己都活成什么样了”可谓字字诛心,却也典型地代表了两代人的择业观差异。


 

(曾担任西餐厅主厨的林楠)


探讨父女关系是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夏日新年》别出心裁的是,它呈现出父女间因为代际、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冲突。一个集中体现是,当父女俩分坐在沙发的两端,女儿手捧咖啡,父亲拿起茶杯;女儿想吃沙拉,父亲却对“那些生菜叶子”嗤之以鼻。


 

(林氏父女)


当这些冲突出现,考验影片功力的,是人物如何解决问题、化解冲突。对于同为厨师的林家父女俩而言,答案再自然不过——下厨。于是,厨房在影片中既是实指,也被赋予了象征意味。厨房是引发林楠与林父中西厨艺之争之地,也是弥合父女间的隔阂、将二人的分歧在烟火中消融于无形之地。最后那一场中西合璧的团圆饭,更是父女间隔阂化解的浓缩体现。它向观众表明,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小小天地之中。


 

正如李安在《饮食男女》中借角色之口所说,“家人可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在这支影片中,林楠与父亲经历了两代人在生活方式、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差异,但始终都在不动声色地互相关心。家人间的情谊是坚实的维系,也帮助他们达成了和解,就像最后那一顿虽迟但到的夏日团圆饭所表达的,世事变幻莫测,但家与家人的爱从不曾缺席。当一家人挂上灯笼、举起酒杯,幸福溢于言表,方太“炊烟起处幸福家”的主题也得到了充分彰显。

 

 传递正向多元幸福观,

 以价值表达强化认同 


纵观两部影片,它们通过勾画出不同女性的生活百态,传达出对每一种选择的尊重与肯定。比起讴歌和赞扬某一种形象,它们更真实地刻画出每一个身边的女性——既可以温柔知性,也能够独立干练;既能守住内心的平静,也有闯荡世界的拼搏。


 

(深夜工作的素素)


幸福的模样也有多种。素素与男友、陈老师与老公,工作辛苦但互相体谅是一种幸福,乐乐笨拙地给妈妈煎鸡蛋,希望“妈妈不要饿肚子”是一种幸福,林楠与父亲最终理解了彼此的职业选择也是一种幸福。通过一个个日常细节,影片让幸福有了丰富的、具象的落点,它不再冷冰冰地与物质挂钩,而是体现在人与人有温度的互动中,每个家庭各自美好的滋味都得到呈现。


 

(乐乐不会写“饿”字,用拼音代替)


饮食男女,食之大欲。美食是影片中令人垂涎的“名场面”,全家人共同参与、亲密合作的厨房,更是成为连接情感需求的纽带——厨房是林楠职业梦想的起点,也是小萍母子的贴心陪伴空间;一起下厨成为林楠父女间为数不多的家庭时刻,素素与男友在厨房里的幸福感也延伸成为小家的幸福。一幕幕升腾而起的炊烟里,中国人对幸福家的眷恋彰显无遗。


 

(林氏父女的中西厨艺对决)


 总结与启示 


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女性的身影和声音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广告和文艺作品中。一些歌颂她们为人妻、为人母的伟大,一些则着重表现她们作为“女强人”的雷厉风行。当激荡的BGM响起,观众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但冷静下来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口号与标签,能否归纳出你我身边女性的真实状态?这些高度升华甚至架空的女性形象,是否真的存在?


当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不难意识到,真正走进女性的方式,是从深处真正挖掘她们内心的成长,呈现女性的生活百态,而这些,正是《幸福炊烟》和《夏日新年》准确传达出的理念。方太以一种轻柔又有力量的方式接近女性消费者,在负面新闻频发的眼下,带来了正面的社会意义。


同时,女性是家电的终端决策者,通过这两支极具温度的影片,方太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她们的关注,并和产品销售产生了直接关联。双影片同时释出,既能引发积极丰富的社会讨论,也为方太的年度幸福发布会增添了多重丰富的意涵。


影片背后的价值深意也值得探讨。对于当代人而言,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家庭成了每个人重要的幸福港湾与心灵栖息地。在这个背景下,方太提出“炊烟起处幸福家”,既致敬了每一位幸福滋味的烹饪者,也给身处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们带去了温暖与慰藉,毕竟忙碌一天后,没有什么能比与家人共享一顿晚餐更能抚慰人心的了。


 “幸福家”是方太一直致力于传达与参与建设的理念。当人们的生活被技术、财富等工具理性支配,方太提出“幸福家”,无疑是对“家”这一价值理性的回归。它向当代人发出“一起吃饭吧”的邀请,鼓励人们用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代替流水线上的外卖,用家人围坐、闲话家常代替一人对着屏幕独食。当物质享受不再难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一切都可代办、按件计费,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否失去了意义?对于这些问题,相信方太的这两支微电影能带给人们更多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