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古里奥(id:coolioyang)作者: 古里奥

原文链接:为什么广告营销是低门槛职业?


似乎不是什么需要争辩的事实,广告营销从业是低门槛、几乎零准入资质要求、入行取决于当事者志愿而不是能力合规的。事实就是事实,不能说是大好事,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

 

现状折射出行业的社会地位以及发展水平。在广告营销不被认为是高知、被尊重的“金饭碗”情况下,这个专业本身就不是高考时的香饽饽,毕业的学生虽然带着憧憬,但也难免被现实诱惑,如果有更好的路,放弃也不会太挣扎。因此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根基是相对薄弱的。我接触过的同事同行中,完全专业对口的5%都不到。

 

消耗热情的教育


而就算是专业对口,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是问题重重:


知识系统不统一:每个大学自成一派的教育方法,甚至是每个导师全凭经验的传授,让同一专业的毕业生甚至对同一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


严重缺乏实践结合:作为一个商业实践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脱钩,让学生们进了行业都不知道各种公司是做什么的,各个岗位的明确区别是什么。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很多毕业生连企业的首席营销官应该背负的基本职责都不清楚。


知识高度和宽度不够: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姑且不谈,只是对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学校都很少涉猎。因为没有宏观概念,所以对微观的零件是如何组合和应用在一起的,更是知之甚少。

 

可以说这个专业毕业的孩子,能直接变成生产力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要从基层培养苗子,用不用专业毕业似乎区别不会特大。所以就会有了各种专业背景,各种从业经验的人加入广告营销,通过工作积累,逐渐变成中坚力量的现状。

 

堪忧的公司成长


在营销广告人员没日没夜的想熬出点成绩的职业成长中,各个企业的老板对广告营销的差异认知,又导致了工作价值和定位的错位。从业人员在不同企业中被迫扭曲成长,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工作价值”。

 

跳出来看看会惊奇的发现,纵然是同工同岗,不同人因为职业成长差异,在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上竟然可以有天壤之别。而其中,一些比较共同的“老板看营销”的心态有:

 

花钱部门,采购心态


它绝对不是给公司赚钱的部门,就是花钱换成绩的,所以钱一定要花对花好。因此每每被考核时,被问的最多的是今年比去年省了多少钱,多获得了多少成绩?

 

宣传部门,大喇叭心态


营销广告就是做企业宣传的,这个部门的人都必须对产品充满信心,逢人就要推广宣传。碰到任何人不知道,有误解,不喜欢,就要现场沟通,直到对方心服口服。另外也要争取所有可以高强度宣传的机会夸奖自己。夸什么都可以,只要说好话就好。

 

公关部门,应酬心态


每天有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和企业需要维护关系,营销部门最适合出面。他们外形体面,能说会道,还知道哪里有好吃好玩的,最主要是涉猎交广。让他们去把握维护关系最合时宜。如果谁要说不喜欢我们企业,那肯定是营销有问题。

 

记者部门,稿件心态


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知乎所有这些宣传重地,一定要把企业的故事写好写对写够量。别的事情不需要操心,认真想点子,出内容,好好发稿子,哪一篇要是爆了十万+,全部门给奖励。

 

销售部门,提成心态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营销部门做的每一个工作都要好好看看有没销售产出,如果没有就要提升方式方法,如果销量提升的好,奖金分红不会比销售少。

 

也有企业主认为营销是以上所有的总和。用某些体质的组织架构方法,营销的人被认为是“办公室”部门,办公室的人除了宣传,报道,公关,采购之外,可能还要兼上行政的工作。

 

以上种种,不管在哪种环境中成长起来,营销广告人必然被锻炼出了某些常人不能的软技能,比如讨价还价,社交应酬。而真正营销该做的事,却缺乏系统性的组建和叠加。就算从业30年,到最后想完整的输出一套营销的方法,都吃力的很。

 

没有门槛的沉淀


因为没有行业人士的持续沉淀和输入,高等院校更没有地方去积累更好地教材和知识库,向对该行业感兴趣的莘莘学子输出与时俱进的方法和观点。因此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学与不学差别也不大。从入门到精通,行业在各个阶段都缺失准确的根基和被维护的积累成长,自然到最后就是,谁做都可以的,谁不做也都可以。没有入门门槛,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要求。

 

虽然现状不尽如人意,但一切也总在进化发展的。

 

眼见得到的亮光


这些年本地市场消费者要求上升,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外界环境快速变化,都让企业们逐渐意识到,做生意不再是卖产品了,更多的企业进入了品牌塑造,品牌升级,品牌资产化的需求阶段。在这样的思考指引下,更加专业的营销人才被重视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接受过系统性教育,在完整体系内工作过得人才,变的吃香。

 

更多的老板愿意听营销人讲如何打造品牌,而不是如何更快的卖货。从营销行业在其他市场中一路成长的路径来看,我们的行业肯定也会走上尊重专业,用好专业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同行们的坚持和思考会让自己和整个行业都能更快的变好。而我们的思想结晶,就会慢慢变成这个行业门槛的基石。

 

最差的未来是我们嘴上在抱怨的和手上在做的是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