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就那点小破事儿(id:cherliu2015)作者:就那点小破事儿

原文链接:找不好资料的同学适不适合做策略?


吐槽姐又来吐槽了......跟一本正经聊专业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吐槽啊。


就在刚刚,手下的小伙伴把提案发过来,我看了就有点生气。之前我写了框架,她们填充内容,端午小长假里我们讨论过一轮,调整意见电话会议都沟通了。但是,最新这版,图片找的差很远,消费者访谈引言也不是最恰当的。


要问十个有志于做planner的同学,估计八九个都不太喜欢找资料。为什么?因为找资料感觉上是很低级很无聊的活儿,适合实习生做。做事情的目的一旦不对,结果十之八九就不会在正道上了。那么,找资料是不是真的那样没有技术含量呢?


拿我们手上这个活儿当个小例子来说。护肤品牌,在某一页需要找一些有场景感、故事感的女孩图片。发来的图片乍一看就有问题,为什么?大都是远景,连人脸都看不清楚。我问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她说一心想着找有场景感的图片,忘了要露脸了。


之前讨论就提及不要远景,要中景近景,大概是没有强调,但是当一个新手听到团队在讨论时提及这个话题,脑子里有没有闪过一丝疑问:为什么找个图片,还要关乎远景近景?如果你没有,这句话就会像空气一样,成为空洞而无感的存在。


我们在工作中屡屡会谈及洞察,有人说洞察已用尽,有人则将拼凑的生硬文字伪装成洞察的模样;而事实上,洞察无非是尚且藏在洞里的觉察,需要的不过是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转动脑子,以及不断追问为什么的好奇心而已。比如藏在近景远景对话下面的,对新手来说就是护肤品行业的一个小小洞察 --- 需要清晰明白的肌肤呈现(让客户和今后的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作用与功效)。失去了产品角色,场景将毫无意义。


这份提案的另一页,需要从正反两面去阐释一个文化趋势,结果最新版本里只找了正面的数据和案例。我问这又是为什么?回答是,因为讨论中说不要用反面论证里的一个例子,她就以为整个反面论证都不需要了。这听上去是一个接收信息上的错位是不是?事实上,这关乎于你有没有试图在理解整个提案的思考逻辑基础上搜索需要的资料,还是为了找资料而找资料?


我知道行业里面或许有不少资深人员的确是随意画框,手下人也是随意找点图片和引言,卖货为主,忽悠客户......其实更是忽悠了自己。这种习惯特别不好,也会让工作越做越无聊。


对他们来说,找资料可能就像做杂菜包,馅儿用什么都无所谓,填巴填巴满,样子还不错就行了,只要包子能卖出去。所以做着做着,他也就把自己做成了包子铺小二。


可我们觉得自己是设计师、建筑师。资深策略把设计思路和草图画好,助手画出具体设计图、建筑施工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你要相信,好的图片胜过一万句语言,每一张图片、每一条引言、每一处数据都不是花架子,它们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如同你和你在做的这件事一样。


刚看完《梁思成与林徽因》,除了厘清很多世人对梁林的误解,更是对那一代学人严谨治学的风范感慨不已。我们做的事情当然比不上他们,也的确没有必要用那种百分之一百的投入来要求自己和同行,但是他们因为热爱而投入,因为投入而更加热爱的故事多少也该给今天富裕而虚空的我们一点点启示。


我有时候会负气说不喜欢这个行业了,过于消费主义,怂恿人们囤积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但这是商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无可厚非。而或许,今天我对这个行业更不喜欢的地方是太多自以为聪明的敷衍和忽悠吧。


大家都在努力做包子挣钱,我们偏偏要一本正经做设计师,是不是有点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