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数英DIGITALING(id:digitaling)作者:数英编辑部

原文链接:他们的奥美往事 ,致敬奋斗过的黄金岁月



“我是2003年的奥美人。


我是08年的、他09......”



奥美,无数广告人心中的圣地。它闪着光,带着火,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广告人的梦。


在中国广告辉煌的年代,国际4A崛起,奥美的名字尤为响亮,为中国输出了一大批年轻广告人。他们热血、张扬、疯狂且猛烈地想让创意说话,甘愿把未来赌在广告这条路上,不愿过无聊的青春。时光飞逝,奥美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虽然他们各自开启了不同的旅程,但曾为“奥美人”仍是他们今天的骄傲!


正值2020毕业季,数英发起了“毕业季”内容专题,先从奥美开始,我们找来了8位“前奥美人”,一起来回忆、致敬他们曾经奋斗过的黄金岁月、难忘的青春时光。


温馨提示:本文篇幅过长,但阅读口感极佳,像小说般丝滑,建议收藏下来慢慢品。文末还有小礼品哦~


一起聆听他们的奥美往事



 “奥美在我们心里始终排第一” 


肖坤,3年奥美人:2007-2010


黄海波,5年奥美人:2006-2012


公司:上海奥美(肖坤);


广州奥美+上海奥美(黄海波)


部门:奥美广告


目前职业:天与空四大创始人其中两位


“谁一干广告就进了奥美?那是幸运儿吧。”说这话的是肖坤,中国本土创意热店天与空的四大创始人之一。


“作为一个本土人进奥美,更难。”天与空的另一位创始人黄海波,接着说道。


本以为如今小有成就的他们,谈起在奥美的经历会带着几分过来人的轻松语气,但没想到的是,“进奥美真的太难了!”却成为他们回忆起那段年轻时光的第一感受。


奥美,是他们的广告生涯之中,除天与空外又一个有共同回忆的地方。对了,他们之前还是大学同班同学,学的是工业设计。


2007年,肖坤跟着BBDO老大进入上海奥美;2006年,黄海波进入广州奥美,2008年来到了上海奥美。


下面就把话筒交给他们吧:


拿到奥美的offer就够了!


加班算什么,感觉都不用睡觉


肖坤:我们那个时候想找一份4A的工作实在太难了,那时候的机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一般都得靠熟人的关系才能进去。我当时没少给奥美投简历,但没有熟人,你投的简历基本等不到回音。后来我在BBDO的老大去了奥美,我才跟着他离开广州的广告公司进了上海奥美,做美术指导。


黄海波:我也是美术出身,当时我们老大换地方,我们下面的人也就跟着走了。进去广州奥美是因为老大介绍,后来从广州奥美到上海奥美,也是跟着老大来的。那时候4A的圈子挺封闭的,有一个很强的鄙视链,大家都是4A跳4A,从local跳到4A的人很少,更何况我们是本土人,本土人在4A能坐到组长的位置,在旁人看来已经非常厉害了。


黄海波的奥美工作牌



黄海波:我还记得我在广州刚进4A的时候薪水几千元,到奥美的时候再加了一点点。当时进奥美,大家都说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赚钱的。我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些人干着干着人就没了,经济不景气开始裁员。


肖坤与同事廖毅源


离开奥美后,廖毅源也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导演了



肖坤:其实奥美的薪水是普遍偏低的,因为一个组里可能就两个美术,忙的时候同时接五、六个客户,然后我们每天都很赶,做完这个稿子就马上开干下一个。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对薪水也没那么看重,拿到奥美的offer,就已经很满足了。能拿多少钱?完全不在乎。


客观来说,那时候的工资和我们的劳动是不成比例的。


黄海波:我们在奥美算是打两份工,星期一到星期五做正常的工作,周六周日做飞机稿。反正也是年轻,扛得住。我刚刚入行的时候,连加一个星期的班,每天回家洗个澡就来了,感觉也不用睡觉。哈哈~


肖坤、海波坐在奥美楼下的安福路街头



那时候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拿奖吧,所以就算打两份工,自己也情愿。奥美的创意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做飞机稿的,一种是不做飞机稿的,就看自己的老大是哪种类型。我当时跟的老大是李兆光Kevin Lee,他就很能拿奖。


肖坤:我记得当时一个礼拜,每个人要交20个创意,像交作业一样,必须完成。大家都很疯狂,而且你能感受到每个人对创意这件事的热情,所以就算每天都高强度工作,也不觉得有什么难撑的,蛮开心的吧。


奥美工作照



黄海波:刚刚也说过,大家进奥美,都说是来学习的。而且奥美里确实有很多牛人值得学习,像李兆光、吴凡啊,那是广告四大天王的时代呀。


奥美的认可好难得


数英:在奥美里有对你们影响比较深的人吗?


黄海波:有的,我就是奔着Kevin(李兆光)去的,他是祖师级的人物,我很喜欢他。当时在他的指导之下,我拿了很多奖。


你想像一下一个ECD每天指导一个美术指导的情景,跨过中间那么多层级,让我们改改改,甚至有时候直接操机教我们,譬如告诉我们怎么调字距,这么细节的东西我们当时没觉得很重要,但是他说:“人家只感觉这东西看起来漂亮,但是我们得知道它到底漂亮在哪。”


当然,跟他一起工作也很痛苦,因为跟他过创意太难了。他有一张大桌子,我们在上面排满idea,然后他走一圈,几乎全部死光光,能剩下一两张都是幸运的。毕竟我们那个年代,一个美术其实不怎么会想概念的,但他教会了我们该如何想,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一句话:


“当一个美术会想概念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美术了。”


对Kevin来说,无论你的title是CD还是ACD,你的idea不好就是不好,再怎么辩解都没有用。现在看来,奥美里的那些海派大佬其实教会了我们中国本土人如何做广告、怎么想idea。


后来Kevin离职,我们给他做了一个牌匾——“妙手擒狮”。


拿着牌匾的Kevin,笑开了花



肖坤:海波在奥美的时候有拿到奖,我就没那么幸运了,我觉得我在奥美受到的挫折比成就要多得多。


我在奥美待了三年,有种一直没得到认可的感觉,应该说是没有碰到好的机会,然而等到我一出奥美,就拿奖了。我第一次拿奖的时候,Kevin还特意给我发短信恭喜,我收到那条短信的心情简直比拿奖还开心,回他了一条:“你的肯定,就是我另外获得的一个奖。”


现在想想,在奥美的那段时间里他也无形之中帮到我很多,因为当时他给我定的标准实在太高太难达到了,所以自己只能不断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你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有时候你只是没有一个机会,等到合适的时机一来,自然而然地就拿奖了。


奥美的快乐生活


数英:说说在奥美的业余生活吧!


黄海波:奥美的工作氛围挺好的,我们时常喜欢打趣,旁边做肯德基的组,被黑得最惨,因为大家天天叫他们“ji组”。


肖坤:你不是还搞过乐队吗?


黄海波:对,我们有几个人一起搞了个乐队,我弹贝斯,弹得节奏也不太对,但就玩嘛!还有人闲得无聊,给我们搞过什么服装造型,所以有段时间我是爆炸头。哈哈哈


海波在奥美时组的乐队



肖坤:像我的话,业余时间就喜欢去奥美的健身房里健身,黄海波还总去做瑜伽。乒乓球室的话,我们总占不上,因为都是OgilvyOne的人在里面玩,譬如Kama,和橡皮筋他们打球确实很厉害。


数英:所以你们奥美广告的人和OgilvyOne的人,关系如何?


肖坤:我们互相看不顺眼吧。


奥美广告做传统广告,OgilvyOne就主要做互动。当时我们觉得他们是做banner的,他们会觉得我们老土。所以我就认识几个OglivyOne的人,还都是在吸烟房里认识的。


那时候传统广告还很辉煌,很多人会觉得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做互动,但现在恰恰发现,他们是最有眼光的一群人。


黄海波:当然,我们也有佩服他们的时候,譬如听说他们可以两个人做一个案子出来,真的觉得挺厉害的。


掏出奥美的名片吃饭,还有人给你打折


数英:最后,说说你们心中的奥美吧。


肖坤:尽管很多人会吐槽奥美,但你横向一比较,就会发现奥美其实做得真的很完美。去了这么多家公司以后,奥美在我这里还是排第一。


进奥美的人都会看一本奥格威的语录,我觉得奥格威的想法、思想都特别好,但他的公司比他本人更好。这一点在我们自己开了公司以后,深有体会。奥美这家公司总会让人觉得很温暖,就算你离职了,但只要你有事情打电话给奥美那边的同事,他们仍然会很热情地帮你。


肖坤和师傅 Kelvin leong



黄海波:奥美是一家很会经营自己的公司。一个台湾人把奥美带到中国区,然后做到让圈外人都认识奥美,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奥美把自己也当作品牌来做,然后帮广告人向圈外人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可以说给了广告人尊严。记得以前我们去周边吃饭,掏出奥美的名片,就有人给你打折,真的实在太夸张了。


所以我觉得一家公司做成什么样跟主理人有直接关系,中国奥美之所以尤其成功,离不开那些台湾奥美人,你能在这家公司里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我到现在还留着很多奥美的周边。比如奥美的行李箱,我用了好久,很结实。还有奥美的伞,我到现在还在用。


奥美的雨伞、帆布包



肖坤:我记得奥美还给我发过浴巾,你有没有?(炫耀脸


黄海波:我有!!然后我还想说,其实我觉得奥美的师徒关系,对我个人来说影响很大,那真的是在当徒弟来教啊。我还记得肖坤和他师傅两个人改稿的场景,活脱脱一个唐僧念他徒弟的场面。哈哈哈



到后来我离开奥美,也是因为我的老大走了。在我看来,如果追求创意本身,其实去哪都无所谓,但你想做好的东西,就要跟着能做好东西的人走。现在我当了别人的老大,也会拿我当时老大要求我的标准,去要求我的人。


肖坤:真的是这样,我们在奥美里遇到的人都很珍贵。我在奥美Action的时候,我和我那时候的师傅两个人会每周五晚上在办公室里聊创意,一聊就是一通宵,现在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那种大家一起疯狂追求创意的时间,真的挺美好。


奥美是创意人的乐园,是一个让我有梦想的地方,那时候我常常想,如果在这里都做不了的东西,那在别的地方更做不了。除此之外,奥美的这些人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品牌,怎么结合品牌去做营销,这些东西直到现在,我们也觉得很有用。


2007年圣诞“奥莱坞”电影派对



黄海波:回不去的时光永远是美的,那个单纯想创意的奥美时光更美。



 “一双奥美的筷子,我带在身边十年” 


3年奥美人:2007-2010


:上海奥美


门:奥美公关


目前职业:某4A集团中国区市场及传播副总



入职奥美之前,Diana是《周末画报》的一名记者,四、五年的记者生涯,让她对写稿工作产生了一些厌倦。正当她困顿于职业发展前景的时候,一位在奥美工作的朋友向她伸出橄榄枝。


上海奥美公关正在招聘企业沟通经理(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Manager)一职,Diana 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情前去面试。当年的她不会想到,这次面试竟为她的职业生涯,拉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下是Diana的自述:


真正了解奥美


是从我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开始


我是2007年入行的,我在广告圈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从奥美开始。


我对奥美最早的印象是,做公关十分优秀的公司,因为之前做记者,我参与了很多由奥美公关举办的活动。但真正地了解奥美,还是从我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开始的。


当时奥美公关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位,它隶属于奥美公关旗下,但并不服务客户,而是服务整个奥美集团,职位名字叫做企业沟通经理。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奥美做自己的公关。能为世界顶尖的公关公司做公关,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的事?于是我怀着期待和忐忑,走进了奥美的大门。我整个的面试、入职的过程都十分顺利。从我得知奥美公关有这样一个职位的空缺,到我跟HR谈妥,中间差不多只有1周的时间。


虽然有在媒体工作的经验,但是对于公关,我毕竟还是半路出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


我进入奥美之后跟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特奥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奥美公关负责整个特奥会在中国的公关。我还记得,当时每周四的早上我们都要和特奥会的同事,以及美国特奥会的人进行英文的concall,而我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则要负责做会议记录。


关于会议记录要怎样写,奥美公关有一套很完善的流程、模板,比如要写到,今天的会议讨论了什么话题?接下来采取行动的deadline是什么时候?你要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情……当时的我,觉得这套模板是很繁琐的,但后来逐渐才意识到,这套规范化的模板其实是能够帮助你捕捉到会议的重点,以及锻炼你的基本功,因而这套方法论到现在我也会使用。


除了这一套模版很特殊外,我觉得奥美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中一个就是“福委会”,员工福利委员会,一个为奥美所有员工谋福利的委员会。


当时,奥美的年会都是福委会在组织,还有公司的outing,以及周边,也大多由福委会帮忙筹划和制订。所有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福委会,加入委员会的同事会有一些额外的小福利。我当然不是冲着福利参加福委会的,而是我本身就任职公司内部的沟通工作,需要多和大家打交道,而汇聚了公司各个部门的福委会,正好给了我一个了解同事们、众部门的窗口。


我记得在福委会的时候,我们帮着定制了很多节日的周边。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定做了一批化妆包,到现在我还留着一个呢。


加入福委会的同事,会有一条定制的门禁卡吊带,上面写着“为O民服务”



来源:微博@上海福委会


最难忘的经历是给汶川灾区的人民做了小扇子


我在奥美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工作,应该是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候。


汶川地震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当时在奥美的我们,也时刻关注着地震灾区的动向。我当时的老板最先想到:地震这么严重,奥美能帮助到灾区什么?


有了这个想法后,奥美的领导迅速召集了我们几个同事,成立了一个小组开始策划这个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当时道路堵塞,连物资都难以运送进去,我们就想着一定不能给灾区的救援添乱,同时,也要做一些确实能够给灾区带来帮助的工作。


很巧的是,当时有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事,恰好做过一些关于灾后重建的pro bono的工作,于是我们向她请教,奥美的专业能够给汶川带来怎样的帮助?她建议我们,或许可以多多关注一下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于是,经过了一些头脑风暴,我们想着联合奥美的文案、美术,以及社会资源,共同为灾区人民定制一批印有缓解心理压力小tips的扇子。


当时,我们迅速拟写好了文案,并得到心理学专家的认可。美术那边也设计出了扇子的图案。于是我们就抓紧联系工厂,赶制了10万支扇子,并且联系到红十字会,请他们帮忙运送。整个项目用时真的很短,从有这个想法,到最后打包运送出去,差不多只用了2周的时间。


后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扇子在汶川很受欢迎,还给奥美颁发了一个特别贡献奖。当时我们都感到欣慰,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我在奥美最难忘,也是最自豪的一项工作,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没能留下一把扇子当作纪念。


数英:奥美在您心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呢?


我一直觉得奥美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价值观的企业。其中有一个让我觉得很佩服的地方在于,奥美是一个十分注重员工培训的企业。我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奥美有一个职位叫做Training Director,它不属于HR部门,并且职级很高。这个职位主要负责的就是,围绕着同事们工作和业务的重点,组织一系列的培训,以帮助大家跟上快速发展的行业。我在其他的公司很少看见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培训,且职级不低的职位,可见奥美对员工成长的重视。


2010年,我从奥美离开了,但是直到今天,我仍旧很庆幸,我在广告行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从奥美开始的。


后记:


今年春节后,Diana入职新公司,这是她离开奥美后的第3份工作,兜兜转转还是在4A的体系里面。当我们问到,身边还留有什么奥美的周边吗?Diana兴奋地跑回工位,拿来了一双一直在用的筷子。“这还是我在奥美时收到的一双筷子呢,你看因为它有一个小袋子,携带方便也卫生,所以我就一直带在身边。”


这样一想,这双筷子也有10年的时间,却被Diana保存得十分完好。



我们看到,奥美的logo被大大方方地印在红色的筷子袋上,时隔多年也不见褪色;正如那些曾经在奥美奋斗过的青春记忆,即便过去多年,仍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黄昏、深夜,在这些“毕业了的”奥美人心中,闪闪发光。



“在奥美工作3年学到的东西,


至今仍然受用”


3年奥美人:2009-2012


:上海奥美


部门:OgilvyOne


目前职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副总裁、合伙人



陆桢,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多维度跨界者。


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毕业后,陆桢进入了广告行业,并在奥美度过了3年多的青春时光。从奥美“毕业”之后,陆桢再次跨界进入金融行业,从进入国有金融机构到如今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副总裁、合伙人。


虽然已离开广告行业,但回忆起奥美的那段时光,陆桢还是感慨、留恋。尤其是在她现在管理公司和团队的时候,经常有意识地运用在奥美学到的管理文化,奥美的《经理人手册》和《小红书》时常被她带在身边,历久弥新,每次翻起,都会有新的感触。



听听陆桢讲述那段奥美时光吧:


我大约是2009年进入奥美的,这是我在广告业的第二份工作,因为之前已经有了一年相关工作经验,所以我是以SAM的身份进入奥美的。


你们可能想不到,我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毕业的。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进入广告行业?其实当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地在学习传播、广告营销圈的相关知识。因为中央音乐学院不缺很有艺术天赋的人才,但是很缺专业的经纪人或者传媒人,把这些有天赋、有才华的人推向市场上去,于是我就想往艺术经纪人的方向发展。想要做经纪人,不能对传播、营销、策划方面的事情一窍不通吧?所以在大学期间我就已经在广告公司实习,毕业之后就进入了广告行业。


第一份工作期间,我就已经知道了奥美这家业内顶尖的广告公司,也知道它是很多广告人梦想的地方。后来因为猎头的推荐,我也顺利地进入奥美。我对奥美的认知就是在入职以后慢慢建立起来的。


在奥美,我服务过阿迪达斯、SAP还有洲际酒店集团等品牌。要说让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SAP。因为在服务SAP时,我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那次的项目是协助SAP举办一年一度的SAPPHIRE蓝宝石用户大会,我负责校对、制作他们的会议宣传册。当时,我刚进奥美不久,加之以前的工作都是Online Digital的广告,很少主导这样Offline的传播,可以说几乎没有经验。


当会议宣传册的版稿交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是以一个非常小白的视角来校对的:没有错别字,行间距、头尾头末都挺齐整,很好,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我就把这一版本的宣传册“完稿”发给了客户,结果就捅了篓子。


做Offline的印刷品其实是很讲究的,你用的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以及每一处的颜色等,都要和这个会议或者品牌的VI一致,这是一个很细致的活。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和自以为然,我忽略了很多细节和专业上的问题,交上去的完稿立马被客户打了回来,我也因此被顶头上司好一顿批评。


对于那时的我,这是一件挺难过的事情,因为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这种失误对于要求完美的我来说,很难接受,而且会觉得错误和责任并不全在我。被批评之后,低落了蛮久,但释放完之后就继续回去工作。因为当时已经周五,原计划周一是一定要发到Global那边进印刷的,所以那个周末,我和创意部的小伙伴们连着加班48个小时,终于调整好,也因此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幸运的是,客户那边最后很体恤我们,还写了封表扬邮件。


这件事情以后,我进步很快,也明白,不确定或者没把握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多跟人沟通,要在沟通和权衡之后再下结论。第二年,我拿到了奥美年度最佳员工。


在奥美3年,我学到最多的是如何沟通


在奥美,我学到到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和沟通的习惯,这些也让我日后的每一份工作都受益良多。


奥美如何培养客户经理的沟通能力?这就不得不提到奥美的DO brief,这是一页写brief的A4纸模版,但在模版背后其实隐藏一整套商业和项目逻辑。



DO brief具体的模板我有些记不清楚了,大致包含这些:客户是谁、这次项目客户想要达到的效果?客户想做什么形式的内容、为什么想用这种形式的表达?投放、上线周期是怎样?有没有禁止项?参考案例和设计是什么?等等。


其实,你能够把这个brief写好,就相当于你已经对客户所在的行业,他们的商业诉求、策略、执行、预算、竞品以及之前做过什么案例等都了解得很透彻了。在和创意的brief会议上,通过一次次的表达、解疑,与创意达成共识,夯实对客户诉求的理解。奥美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套模版,不断地培养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思维逻辑以及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在做客户经理的时候,我也有一个自己的沟通逻辑,那就是效果导向论。有一些客户自己是分不出wants和needs的区别,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出客户真正的需求。因为客户经理就是甲方客户与创意之间的桥梁。所以,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我最后都会多问一句,“实际上,你们真正想要通达到的销售目标是多少?”比如说,客户可能会告诉我,他们今年想要达到的销售额是2亿,那么我就会根据这个结果,帮他们寻找到更能达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因为广告的本质就是帮助甲方客户带来市场增长、提升口碑。


只有当你真的了解客户所需,他们才会依赖你,才会依赖你的团队和公司。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客户关系做到“非奥美不可”。


奥美的文化:自由且包容


数英:在奥美加班的日子多吗?


当时上海奥美的办公楼还在长乐路上的世纪商贸大厦里,在这一带就流传着一个轶事,到了晚上九点、十点以后,基本上周边地区就数世纪商贸大厦下面的出租车最多,然后你看大厦中间的那几层,都是灯火通明的,那就是奥美的办公室。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很多朋友会觉得奥美人都挺光鲜亮丽的,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上班,这是事实,但更多时候因为要加班,我们穿得还蛮“居家”的。有一次加班,正好有个男性朋友要来看我,他听说奥美美女很多,特意穿了一身西服,弄得挺帅的就来了。但到了之后他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很“蓬头垢面”,有些人头发上还插着笔,也根本没有人抬眼看他,他就很受伤。十七年的朋友了,现在想起这些事情,觉得还挺好玩的。


从世纪商贸大厦奥美旧办公室,看到的夜景



来源:微信公众号@奥美红坊


奥美的氛围就是这样,自由且包容,不会刻意强调你的着装或者你应该做什么。这种开放的氛围,更体现在他们对待创意和人才的态度上。


在奥美,创意人拥有很大的自主和独立性。有时候,我们把brief给到创意部门的时候,如果他们觉得不make sense的话,是可以直接拒绝的。有时奥美的创意人们也会坚持认为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是对的、是适合客户的,所以强硬到要求我们和客户重开brief meeting,或者要求我们把他们的创意一定卖出去。这其实也很考验我们客户经理和甲方客户的沟通能力。


在用人上,奥美就更加包容了,他们不会太过问你的专业背景,他们更注重的是挖掘出你身上的综合能力和潜质,然后来看是不是能跟这个岗位匹配、以及在这个岗位上的发展。所以你看,我本身是学音乐的,但这并不妨碍奥美聘用我,也不妨碍我现在从事金融行业,哈哈。


2012年,因为有一些其他的机遇,我离开了奥美,也逐渐远离了广告圈。但在奥美工作3年学到的东西,一直十分受用。


现在的我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副总裁、合伙人,在管理公司、选拔人才等方面,我也有意识地向奥美取经。纳贤不问出身;重视新人培训;注重培养公司文化;设立好底线和原则后、给员工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欢迎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些都是奥美教会我的。


数英:有当时在奥美拍的照片吗?


其实我是一个不喜欢被别人拍,也不喜欢拍别人的人,所以奥美时期留下来的照片很少。但是,我升职到客户总监的时候,奥美给了我《经理人手册》,告诉我怎么管理人,怎么来带团队;还有一本《大卫·奥格威语录》我一直保存着,偶尔阅读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观点到今天仍旧适用。


陆桢仍旧带在身边的奥美《经理人手册》



这大概就是奥美独特的文化,它能够让人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从奥美离开后,我也经历了一些公司,但我始终觉得奥美是把公司文化做得更好的那个。最后,如果把奥美当作一个人,并用三个词形容奥美的“性格”,我觉得应该是:激情、聪明、勤奋。


以上,便是我的奥美时光,我的青春时光。



 “两进两出奥美,


不可或缺的人生插曲”


3年奥美人:2008-2010,2017


公司:北京奥美


部门:奥美广告


目前职业:北京天与空 创始合伙人



拥有长达10年的国际4A创意总监及团队管理经验的张锋荣,2019年成为了中国本土创意热店北京天与空的创始合伙人。


这么多年来,他历经北、上、广三地,去过很多4A公司,甚至有过两进两出奥美的经历。这样一位阅历丰富的创意人,关于奥美又有怎样的独家回忆呢?


接下来是张锋荣的自述:


面试后不到一周就拿到了offer


我是美术教育专业出身,在做广告之前当过老师。


奥美是我的第五份工作,这之前在别的广告公司工作了8、9年,比如达美高,盛世长城。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年,我第一次进入了北京奥美。当时我人还在广州,而杨烨炘刚好在北京奥美做创意总监,正好有一个组缺人,于是就推荐了我。我还记得那时候CD衍财刚好来广州拍片,找了一个工作日就来面试了我,我们当时就在


酒店的大堂里聊,然后两人聊得蛮开心的,接着他回北京不到一个星期就给我发了offer。


奥美一直是我很崇拜的一家公司,所以能拿到offer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在我们刚入行的时候,很多人恨不得不要工资也想去奥美待一待。我是以创意副总监ACD入职的,然后在这里待了两年,后来离职是跟着之前在盛世长城的老板回了广州。


第二次再回到北京奥美是2017年,又是跟着我的老板回来的,那时候他把我从上海弄回来的,这次在奥美待的时间比较短,差不多就11个月。


Darren的奥美工作牌



至于为什么要跟着这个老板走呢?首先,还是因为我的老板确实教了我很多东西,他就像一个黑社会的老大哥,我就像他的小弟,学徒,他的师傅是C.C tang,在香港奥美长大,策略思路清晰,做事有板有眼,雷雳风行,对人既严苛,也会在你难的时候罩你,帮你,他做事效率永远比你想象中快。印象最深的一次,当时我们跟他在广州盛世长城的时候,他说我一周做了72份平面稿,我每天要晚上两三点回家,但他天天可以在下班前把文案给我,然后就撤了。


其次,我觉得我和我的领导属于互相吸引,互相欣赏的类型,所以当他走了之后,我也就走了。


除此之外,在奥美工作期间,我还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不仅能力强还比你努力,比如,我看到有不少厉害的人起得很早,有自己的时间节奏和习惯,于是我也从那时候决定要养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不想随大流,想要把控住自己的工作节奏。


奥美教会我的事


数英:您在奥美的时候做过很多飞机稿吗?您是怎么看待飞机稿的?


我们会做飞机稿,当时我的理解是飞机稿就像做概念车一样,可以没有局限,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个过程中充分拓宽创意的维度,训练创意思维。拿到奖啦,也能多获得一些做创意的成就感吧。可惜我在奥美期间的创意都没卖出去,两三年后,突然我的拍档跟我说,“戛纳今年的一套获奖平面作品,几乎跟我们在奥美当年想的一样。” 哈哈哈,创意属于上帝的,你没做,别人当然会做啦。


印象最深刻一次飞机稿是2006年的时候,当时我做了一套关于乐高平面创意稿,用了911的素材,做完后原本只想先放上Ads of the World的网站上去测试一下大家对这个创意的看法,当时能被主编选上去的都是不错的创意。放上去不到半天,就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好坏参半,也让我明白了互联网传播力量之迅速和强大。公司领导迫于全球的压力,只能让我收拾东西走路,同时也连累了拍档,到现在对我的拍档兄弟心存愧疚,在此趁机跟兄弟说声“对不住”了。


数英:您觉得奥美有哪些值得其他广告公司学习的地方?


第一次进奥美的时候,这家公司其实跟我自己的预期还蛮一致的,毕竟2008年是奥美正辉煌的时候,整个公司的培训机制、对创意的鼓励程度、以及公司的环境,都做得非常好。奥美有针对全公司人的培训与分享,也有针对管理层的培训。比如说,只要你进入奥美,就会拿到一本工作手册,专门针对管理人的是《经理人手册》,这对一个leader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后来,我更加觉得这个公司在培养人才、挖掘人才方面做得是真的好。


譬如,你在找人的时候,需要找比你更优秀的人。因为只有你找到了比自己优秀的人后,这个公司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巨人的公司,但如果你找的都是比自己还差的人,那么这个公司只会变成一个很平庸的公司。


奥美内刊《观点》



这一点是我从奥美那里学来的,也是我遵循到现在的原则。


另外我觉得奥美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帮助我形成了关于策略的思考。奥美与其他公司之间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品牌定位和策略理念上。


在品牌定位时,奥美很在意前端市场的调研、市场分析,奥美的策略团队其实是很庞大的,等到brief给到我们创意的时候,策略与定位已经非常明晰了。所以说,当年做案子,策略对了,就相当于赢了一半。


除外,我们还时常分析一些成功的案子是怎样做的,甚至可以足够深入地了解一些案子的具体过程,比如台湾的左岸咖啡馆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再加上,奥美还有一个资料库,里面有很多奥美人的分享,所以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去体会那些优秀的案例。


数英:您比较喜欢的奥美文化有哪些?


我在奥美时最喜欢去的是台球室,因为我很喜欢打台球。有特色的奥美文化有outing,第一年我去了丽江,在七八个地方里选一个目的地,然后公司给补贴3000块。奥美还常常会发一些公司周边,当年我有一个奥美的包,我背了好多年,经常背着去健身。


对了,奥美的尾牙也很有意思。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平时根本看不出来。


奥美的文具,铅笔、笔记本



奥美就像一所学校


奥格威则是广告界灯塔一样的存在


数英:评价一下奥美吧!


我觉得奥美像一所学校,它能让人得到很好的提升。尤其是奥美的新兵计划,对个人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新人可以在各个部门都待上一段时间,这很能全面地锻炼到新人。接着奥美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它文质彬彬、高高在上的气质。因为奥格威这个人本来就挺温文尔雅的,所以奥美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讲究自己的形象,毕竟做广告,说白了也是在卖形象。我也会时刻重视自己的形象,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



最后我想说,奥格威在广告界是灯塔一样的存在,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管是他的为人、做事,还是对人的要求、对公司的管理等,他就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性的一个人。他的语录,到现在我也常常翻出来看。



奥美就是一所大学,


每个人都在里面自由成长”


7年奥美毕业生:2003年-2010年


Office:北京奥美


公司:Ogilvy广告


现在的职业:独立创意公司TOPic(北京、广州)创始人



听到我们要聊奥美,雄哥非常开心,他说在奥美期间就像在大学读书一样,一边学习一边玩,是非常值得怀念的一段青春。


2003年进入奥美,2010年离开,在奥美这所大学他一待就是7年。从懵懂的26岁助理美术指导到专业帅气的ACD。他一直以奥美的经历为荣,回忆起过往的几十年人生经历,2003年被奥美录取就像当年收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样,每每想起依旧心潮澎湃。


接下来雄哥自述开始:


进入奥美有一种


被最喜欢的大学录取的感觉


太令人兴奋了


“我进奥美广告啦!” 刚拿到offer的时候我恨不得和全世界分享。


那个年头,进奥美是异常困难的,我辗转了两家4A公司,最后经朋友推荐获得了第一回面试机会,结果失望而归。我意识到单凭自己日常的出街案例,是很难撬动奥美大门的,所以工作之余,开始了自己给自己下brief,设立广告命题,自己拍、自己修图、自己写蹩脚的文案,攒起很多青涩的作品。半年后,当第二回面试机会来临时,凭借着对创意的热忱,终于得以迈进自己心中的广告殿堂。


我是降薪进入奥美的,后来了解到,有好些小伙伴,他们对奥美的渴望令我汗颜,有愿意不领薪水的,有愿意贴钱进来的,有打算在奥美电梯间登广告求职的…很是疯狂。奥美,的确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广告公司。


我第一次听到奥美这个名字是在我大四的时候,班主任对班上同学过早兼职非常的生气,非常严厉地告诫我们:“先把专业搞好,不要为了赚钱去兼职,除非你去的是奥美。” 嗯?奥美!从此,这个名字就在心里埋下种子。


奥美七年,从AAD、到AD、到SAD、到ACD,基本两年一个台阶。还记得在升职ACD的时候,我们收到桂枝的祝贺信,里边写下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话:对我而言,ACD的中的 “A” 不是指Assistant(助理创意总监),也不是指Associate(副创意总监),而是Another(又一个创意总监),加油。


从助理美术指导到美术指导的升职庆祝


那一夜全组人一块喝酒庆祝,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酒量啊,还是得练



每一次内部培训,都是一次炼狱


数英:为什么说奥美像大学?


因为它有着非常系统的等级培训。


我参加了2005年资浅人员和2008年资深人员的两次培训。培训不是简简单单在公司会议室里,讲师们把课件分享,最后来Q&A就完事了;而是把所有人拉到酒店,用两到三天的时间进行封闭式培训,由很多行业大咖来传道授业。课后,还会以目前服务的品牌来虚拟命题,所有学员按照不同专业背景分成若干team,进行pitch。我们需要根据培训学到的知识去实战:解读brief、分析市场、制定策略、找到洞察、产出创意、最后现场提案。


每次封闭培训前,刚开始很多人都抱着到此一游的佛系心态。但是临了,“我要赢”、“我不能丢人”的压力驱使下,所有人都开启了癫狂模式。在酒店的房间里,偷摸的加班加点,或者到别组去刺探军情,或者深夜推翻重来…反正,睡觉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说,pitch前夜,酒店的床不是用来睡觉的,而是我们的战壕。


每一次培训,都像一次炼狱,短短的两三天,筋疲力尽,但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组员,从开始的陌生,到结束时的难兄难弟,革命友谊就此建立,这也是快速融入公司的一种很好方式。


在奥美参加封闭式培训时,大家连夜想创意



当时的美术即是手工活儿,也是体力活儿!


金喜善!不知道大家记得曾经的韩国第一美女吗?我进奥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她代言的LG冰箱平面广告。我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一沓沓金喜善不同造型的底片,透过窗外的阳光,在近千张不同pose中与金喜善神交,选择好的底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扫描下来去做layout、扫描。当时是美术的一项入门手艺。不像现在所有的图片、视频都有电子档,或者在网络上下载。


提案准备也是个体力活,不管创意阐述、广告语、脚本、平面等,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打印、裁切、拼接、裱卡板。然后用巨大的一个提案袋,将数十张卡板装上,拎着到客户那去开会,的确很练臂力。其中在操作间裱板那个环节,美术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闭气技巧,因为一喷胶,四周瞬间“毒气”弥漫,所以我们都需要先深呼吸,闭气、喷完立马遁逃。


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当时奥美的发的一个红色工具箱,里边可以装裁纸刀、剪刀、胶带、钢尺、刻录素材的光盘等,拎着它,还挺有手艺人的感觉。


美术工具箱



在奥美最有成就感的事


为了激励创意部,当时北京奥美每个月还搞起内部创意评比。参加作品可以是出街的,也可以是自主创作的稿子,由几位创意老大评出当月的金银铜,然后张贴在公司的所有楼层。我还记得我做过一张稿子,产品是瞬吸蓝卫生巾(是的,没错,当时我们组服务的主要品牌都是妇幼产品),最后还被评了金奖,现在想想估计当时很多女生都会对这样没有女性洞察的idea嗤之以鼻,哈哈哈。


获得奥美内部金奖的瞬吸蓝海报



说起在奥美最有成就感的事,那当属芬必得“无名英雄”的campaign。我们选择了一条有别于药品广告的常用套路,没去使用名人、专家,而是找到那些默默为社会付出的无名英雄,通过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向社会传达品牌善意。其中《103个孩子的爸爸—石老师篇》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但芬必得品牌好感度倍增,也让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和需要被帮助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也让我真切感受到广告人的价值和身上应有的使命感。


还有一件令我难忘的经历,2005年为WWF制作的一个户外广告,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纽约广告节全场大奖。当时得知这样的消息时,我们全组人都是懵的,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那个时候能斩获国际奖项是很幸运的事情。


我们斩获的纽约广告奖全场大奖奖杯和三座戛纳铜狮



七年之痒,想去外边看看


离开,没有过多的原因。也依旧习惯着、享受着在奥美工作的每一天,只因一次合适的机会,就决定到外边试试。奥美于我而言,近乎家的存在,离职并不代表离开。最后的一个月,我跟往常一样,想创意、跟客户会议、提案,期间的投入程度让身边的伙伴完全没不知道我的决定,直到lastday的到来。


离职不等于离开,这不是一句空话。奥美七年的印记是不会磨灭的,它以一种强大的归属感存在现实中、内心里。北京奥美有一个500人的“曾经奥美”群,那里有我共事过的,也有我完全不认识的前同事们,就因为拥有着同样的归属感,彼此并不陌生,常常互通有无、彼此提携。


依旧收藏的奥美周边



我现在依然还是奥美足球队的一员,从2004年组队到现在,已经16年了。足球队的灵魂人物老郭,让进进出出奥美的所有足球爱好者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当初年少轻狂勇夺第一届4A杯冠军,到如今年届四十多,大家依旧热情不灭,并戏言还要在一起踢到六十岁。


2006年9月第一届4A杯奥美夺冠夜



2009年奥美运动会足球比赛主持



2008年奥美尾牙



奥美,让我走得更远,也从没让我离开。


后记:


离开这么些年,奥美的印记也一直没有消失过,无论是奥格威语录、还是奥美雇佣人才要选比自己优秀的人、以及其培训体系、公司文化等等,都深深影响着陈声雄现在的创意思维以及管理公司。后来他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他留下来的一些奥美的书和周边,他说这些东西就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一转身就能看到。



“广告人是广告人,


但奥美人是广告人以外的一群人。”


1年奥美人:2009-2010


公司:上海奥美


:OgilvyOne


目前职业:“THE DESIGN设计工作室”创始人、“PINKPIG粉猪亲食”联合创始人


安九,在广告业十多年,离开广告业刚4年的她,过着很多女生羡慕的生活。


在上海拥有一家和朋友开的健康餐饮品牌“粉猪亲食”;开了一家设计工作室接有趣的项目和自主设计产品;有营养师资格证的她,十分享受自己每一次为亲朋好友提出健康方案的时刻。


但是对于曾经是一位广告人,她非常骄傲,说道:“即使广告让我付出很大代价,但再选择一次也还是要做广告”。


安九从一位小art做起,到各大4A广告公司一路晋升,坐上创意热店GWC的CEO的位置,再到自己出来创业,在这些与广告有关的过往里,“奥美毕业生”仍是她最怀念的标签。


一起听听安九的故事吧:


奥美是我心中的圣地


2005年,25岁的我决定去英国念平面设计的专业,在这之前我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在品牌公司和电视台做过设计,然后也帮过父母的进出口包装印刷生意。当我进广告公司做互动设计师的时候另一个身份是Printing Specialist,也得益于这段时间的经历,我熟悉了印刷的流程,并且开始有了品牌意识。


至于什么时候才正式决定做广告的,我想应该是从英国留学回来。


我后来回国,其实经历了一段郁郁不得志的日子,因为找不到一个好的公司和平台展示自己,当时甚至还面试过大学老师,但没有成功。机缘巧合之下,朋友的长辈有一些广告公司的熟人,帮我递了递简历推荐了一下,我才正式进入了广告圈。


那个时候的我,一不懂互联网,二不懂广告,但还是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志愿——“30岁,当CD。”


数英:您是怎么进入奥美的?您对奥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对奥美的第一印象是我去英国留学前,在杭州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了奥美的书。接着去北京JWT工作时,公司对面就是金宝街的奥美。那时候我才知道“哦,原来WPP都是一家人。”


后来慢慢地我有了一些奥美的朋友,从他们那渐渐了解4A是什么,有哪几家公司还不错,然后通过朋友的关系,我的简历也顺利地递了进去。


当时是上海奥美的ECD,Natalie,面试的我,大概一个小时不到就OK了,因为我之前已经有过两三份工作的经历,再加上我这个人比较外向,很会把自己卖出去,所以拿到OgilvyOne的offer对我来说还算顺利。最后我是以AD的身份入职,进了Unilever联合利华的组。


团队工作照



可以说在奥美的那段时间是我事业的上升期,整个人也很拼。毕竟奥美是我心中的圣地,所以觉得能进去就很不错了,动不动通宵加班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也习惯了。


brainstorming时的工作照



在奥美我很享受和大家想创意的过程,我当时很喜欢在办公区中间的一个叫Library的圆弧状区域,我们经常在那里头脑风暴,我觉得大家碰撞想法的过程很有意思。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两个得了戛纳幼狮(Young Cannes)的老外来我们OgilvyOne工作,那段时间我特喜欢跟他们交流,因为他们的脑子很活,而且他们的工作方式、节奏都和我们不太一样,譬如他们想到一个idea会把东西都画出来,画很多很多图,然后再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每次我们都能碰撞出很多好玩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提升。


还有就是在奥美的工作氛围挺好的,我们那一届人都挺好玩的,大家很会苦中作乐,而且喝酒文化也很妙!


Outing喝,年会喝,加班烦了也喝,甚至有时候中午就开喝了。


塞班outing



难忘的奥美时光


数英:您在奥美的收获有哪些?有哪些人/事物对您的影响最深?


如何站在品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建立品牌思维,这些都是我在奥美学会的。


我在奥美的时候,是360整合营销最鼎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都是长期服务同一个品牌,所以不得不去深挖一个品牌,比如我在奥美一直做的客户就是联合利华,每次接case我们基本都是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考虑,然后出一整套营销方案。


多芬项目拍摄时的现场照



我的ECD Natalie,还有策略客户团队都教了我很多系统化的东西,让创意从营销的层面work out。


提到Natalie,她是我的第一位女老板,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tough的女生。我从她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她很优秀,有很多好的经验,所以怎么去洞察问题和人群,怎么去创意营销等,她都有教到我。她平时工作的时候,比较严肃也很严格,比如我还记得她对创意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有亮点。


但是说实话,她私下里还是蛮随和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也是女生的原因吧,相比于男生,她可能会对女生温柔一点。


(小提示:后面还有关于Natalie的故事)


总而言之,奥美不管对哪个阶段的创意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从奥美学到的理念,直到后来我自己创业带团队,仍会觉得很有帮助,像怎么去管团队,怎么优化创意流程,怎么去提案沟通,教团队怎么去发掘品牌、产品、消费者、创意之间的关联性等。


又红又牛的奥美


数英:关于奥美,您觉得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我在奥美只待了一年,但是遇到的一些人到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说实话,当时在奥美,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广告人,仅仅是过了入门的阶段,做事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现在回首去看,奥美是一个让我成长了不少的地方。


团队工作照



在要是让我评价一下奥美的话,我满脑子就是一个“红”,除了品牌视觉看上去很红以外,这家公司本身也足够红,你想想在奥美之前,哪家广告公司出过自己的书?奥美也特别会包装宣传自己。


所以在4A这个圈子里,奥美的文化还是做得最好的。


原团队成员,现在都在国外是很厉害的creative啦



最后我觉得奥美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于,现在只要一碰见“奥美人”,就会特别亲切,哪怕大家本来不认识。奥美给了我们这些人一个身份,这是奥美icon的魅力所在——“广告人是广告人,但奥美人是广告人以外的一群人。”



“纵容创意和创意人,


是奥美最可爱的地方”


6年奥美毕业生:2006-2012


公司:上海奥美


部门:OgilvyOne


目前职业:独立广告公司 KARMA 创始人


2012年12月31日,奥美收到了一份离职申请表。


离职原因四个字:出去闯闯。 


看似轻松没经过任何思考的四个字,其背后藏着一个在奥美度过了6年青春岁月的创意人复杂交织的心情:对未来的迷茫、对过去的不舍、对当下的坚定。


这个人就是Kama,独立广告公司KARMA的创始人。


接下来便是他对这段回忆的自述:


啊,奥美……满满的回忆


我2006年进入奥美到2012年离开,6年。奥美是我的第四份工作,也是我待的第一家4A公司,我没待过其他的。 


那个时候Kama的发型



没去奥美的时候一直想去,TA是我当时认为最好的。进去前也投过简历不过都失败了。甚至担心过是不是因为邮递员把我的简历邮丢了,还专门骑着小电驴去到奥美楼下的邮筒直接投递,然而还是没有回音。


后来,有个同学和我说奥美有个组想找designer和illustrator,帮我投了简历。


结果就收到了奥美的面试通知,当时我特别激动,带着一大摞作品就去面试了。面试我的是个外国人,他看不懂中文,我就不停地讲,不停地翻我的作品,还做了一个非常卡的PPT,大概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讲解,整个过程中他非常有礼貌没有打断我,但感觉他肯定走神了。听我讲完后他从下往上抹了下脸醒了,说:“OK,来上班吧。”(笑)


我特别特别高兴,只不过第二天来上班才知道自己摊上了一个很急的活


画水彩的各种花,要提案了非常急但负责画画的人离职了。我不会画水彩,他们给我看reference,问我能做吗?我只能说能,不然人家就会说“你不用来了”吧。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以前工作认识的一位老师傅,打电话给他让他周末两天到我家来加班,在我家吃在我家睡,研究、折腾了两天,搞定了。两个多月,没有人手把手教过我,但我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可能源于老板一直在背后push你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


早高峰的奥美office



对奥美的初印象以及最喜欢待的地方


数英:刚进奥美的时候,你对TA是什么印象?


这个公司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自我淘汰的文化,就是你会觉得你不行。我自己其实什么都懂一点,还算有一技之长,勉强也能混得下去,但是这里厉害的人太多了,我总想着自己早晚被开除,淘汰掉,然后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奥美坚持一年,多了我不敢说,反正就死皮赖脸地好好干吧。


数英:您在奥美最喜欢待的地方是哪里? 


我最喜欢奥美的厕所,他们总去厕所找我,因为我一去就要一个小时。我觉得我是带薪拉屎最严重的一个人,我带着brief就去了,出来的时候很激动,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idea。


我还喜欢奥美的可乐机,因为我是可乐粉。我在做CD以后,就很臭不要脸地搞了一个标准:给我下brief必须让我和我的team高兴,必须带可乐下来。然后我们也常去乒乓球室和吸烟室,打打球、抽抽烟,放松放松,那时候的日子很忙很快乐。


乒乓球室,打球抽烟



Kama自己是art,所以工位上有各种玩偶



影响最深的人,比我还处女座的ECD


数英:在奥美期间,有对你影响特别深的人吗?


有的。Natalie,我的 ECD。每次给她过idea,她都会问你三个问题:


1、你是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个东西的人?


2、你做的东西,你自己看了兴奋吗?


3、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我觉得她比我还处女座,非常非常严格,标准定得很高,连一个像素都不放过,一个页码位移都能看出来,甚至有点吹毛求疵,所有人都在说她坏话。她刚来的时候就新官上任三把火,说要裁员,一裁就要裁三分之二,她说这些人水准不够。很多人因为受不了主动辞职了,这就是她想要的。


我记得有一件事我很服她,是她让我们所有的art做一个稿子,然后都不满意。眼看着10月1日要放假了,她说你们休假吧我带回纽约去做,我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纽约的design标准。等放完假回来,一个主视觉放在我们面前,秒杀所有人,是她以前的手下一个巴西designer 做的,我们觉得太厉害了,还拆人家的PSD仔细研究。


后来她这种标准也深深影响到了我,我感觉我也变成了她,要求逐渐高起。我们在奥美也拿了很多的奖。


加班加到迷离的Kama



记忆最深刻的事


疯狂加班68个小时,却白干了?


有一段时间我整个team都很忙,忙到我手上接了11个 brief。这个时候公司接了个比稿,Godiva巧克力,和广告那边一起我们要出digital的东西,然后没人做Natalie要我做,但是我的team其它人都在忙,我就自己和Marcus(文案组长)两个人开干,一个art 、一个copy。


第一天加班到晚上12:00,Natalie下班了,她背着个包,穿着高跟鞋,非常摩登地走过来:“Kama,我能看一下你现在的进度吗?”我说可以啊,看完之后她说:“Emmmm,我觉得这些地方还可以修改。” 大概聊了十分钟,她准备走了,问我:“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个修改呢?”(ABC 的说话腔调)


她用非常真诚地眼神看着我,我说:“明早十点。”


她说,“嗯,好的,非常好。” 很摩登地走掉了。


日出了没有睡过觉,早上10:00她果然来了,给我一些意见,继续做又到晚上 11:50左右,Natalie非常摩登地走了过来,又是一样的对话。总之后来又加了一个通宵吧,然后再到凌晨大概一两点,总共加起来 68 个小时。


奥美的日出,通宵到早上才能看到的美景


Kama看了好多次



她也不care你睡不睡觉,老板能当到这份上我觉得真牛逼,一点人性都没有。当然也是因为客户的时间点就放在这里,我很清楚她不是故意为难你。我没有做好通宵的准备,没有换过衣服,没有带过牙刷,牙刷就是你的手指,手掌就是你的抹布,然后口香糖,人跟畜生没什么两样,憋着一口气硬扛下来。


后来终于回到家,大脑就像是咔的一下关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一关 16 个小时。然后突然惊醒,现在在哪儿,我怎么了?然后我特别高兴我没死,我也很害怕的。


数英:现在再回忆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受?


今天你是一个打仗的士兵,你老是想着子弹会打中你,那就不要当士兵好了,为什么我说Natalie很冷血或者是无情这件事情我丝毫没有怪她,因为 "Promise is promise",你答应过别人的你就要做到,这是你的工作。


最后我们拿去提案,客户说他们没有要下digital的brief,最终这个deck根本没有开过,白加了 68 个小时。所以回到开始的问题她对我有什么影响,就是在她的麾下很难做不成事,标准定得贼高,跟她工作就会觉得我还活着,卧槽我真牛逼!


后来Natalie要离职了,她跟我说:“Kama,这里以后是你的天下,我走之前要做一件事,就是把你捧到CD。” 


Natalie离职的时候,Kama还送了一份小册子给她,这是其中的几页。


同事们每人抱着这把彩色的小椅子拍了一张照,并写了一句话送给他们的娜姐




还有一首MV,是Kama送给Natalie(娜姐)的歌


当时有了这个idea,就冲到copy的家里讨论歌词



走的时候感觉奥美变了


但是我心目中的不会


数英:什么时候想离开奥美?


我觉得我的最后一任老板有问题,他要把整个公司做成电商公司,说要做一个躺着就能赚钱的公司,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他说,我们以后不再靠比创意了,这实在太累了。


我听了就非常生气,非常不认同,我觉得他疯了,所以就准备离开这家公司。我觉得这不是我心目中的奥美了啊!其实之前也有朋友叫我去创业,我一直在思考,直到我觉得OgilvyOne变了,我才下定了决心。


数英:一直以来你心中的奥美是什么样的?


很纵容。纵容创意人。这是它最可爱的地方。


它纵容你可以自由地做一些事情,你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做,它从不压制你,甚至有时候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在这种殿堂级的地方,就是拿作品说话,如果你的东西够好,你走进公司都是摇头晃脑的,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就灰头土脸,头低着也不好意思被别人看。就是这种文化让无数人爆肝。作品至上的文化,非常好。


奥美也很有趣,你会上着上着班,听见有呼噜声,然后你又找不到人,后来发现人在桌子底下;还有人晚上加班加疯掉,把鞋脱了在公司里跳舞,非常沉浸。然后各种年会、运动会、DO Day、夜生活,特别特别好玩。


那时奥美同事很喜欢夜生活



奥美年会



你能看到大家热爱广告这件事情,你能看到眼睛里有那份热忱,大家也都聊得来,所以辛苦点就辛苦点,这种热忱是大家平日里真正坚持下去的驱动力。那个时候我带着团队一起做创意,也特别特别过瘾。我什么时候走,他们什么时候走,我们晚上吃东西喝酒吃烧烤,喝完酒回来就干活。第二天又很早来,经常是这样,很开心很开心。


后来一切都变了吧,时代也变了。


摆在Kama新office里的奥美小红书和少数奥美人才有的“行走的恐龙”



后记:


记得采访那天我们喝着Kama最爱的可乐,从晚上8点聊到了11点。从一开始的断断续续回忆,到后来开心地畅所欲言,再到最后对在奥美那个纵容创意的时代的怀念和唏嘘。Kama说他不希望 4A 落幕,他希望 4A 能够崛起,能让创意人尽情发挥,拿着自己的作品抬头挺胸地走向世界。就像当年他在奥美的时候,他说当时的奥美就像一个美国中年人,纵容他的孩子们,也鼓励他的孩子们去创新,可以犯错但不可以没有创新。带领孩子们去探索所有未知的可能性。


他至今都还留着奥美的很多东西,并骄傲地介绍给我们听,奥美对他而言就像是一位教他成长的母亲,他永远以做她的孩子为荣。


 结 语 


现如今的奥美,已经不单单是一家广告公司,更是一个icon、一个暗号。对于这些从奥美“毕业”的人而言,或许只是在街边一隅瞥见了奥美的logo、从行人口中偶然听到奥美的名字,都会心跳加速、感慨万千。我们也在最后让各位“前奥美人”用一些关键词形容奥美,无非就是:红、大、臭美、师徒制、培训、归属感、温度、尊重/纵容创意、自由自在、玩、梦想、大学、文质彬彬、高高在上......时代再怎么变,奥美的精神尚存,曾经的广告精神犹在。


数英也希望,如今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他们,能够把这种对梦想的赤忱,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