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罗德传播集团 (id:ruderfinn-china)作者:Travis Wu


说话需要技巧,提案更是门学问。

把话讲好,故事说好,提案才卖得掉。

找到切入点、把控好脉络,

有意识地引领所有人前往你设定的目标,

完成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就是提案大神!



1. 提案不只是提案,还是表现的绝佳机会,没有比这种场合更能让人发光了。

2. 角色要定位清楚,提案目标要明确。是要展现创意?为客户赢得生意?或者突显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3准备提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反问自己,客户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消费者想要知道什么?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足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4创造情境,让客户在一趟与你共游的旅程中,不知不觉完成提案。

5长话短说,重点先说,复杂的事简单说。

6能让客户发笑,提案成功了一半;能让客户哭,就直接把合同拿出来吧。

7好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好比喻赢过千万数据。

8练习练习再练习,倒背如流不是形容词。

9提案的人数、场地、设备、时间点,都会影响提案成功率。

10年资不是问题,自信让人看起来强大。

11一段好的开场白,会让客户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期待。

12看着提案对象说话,你不是一台读稿机。

13临场出状况,冷静面对,想想没有科技辅助的年代,你就是一份活体PPT。

14适时与客户互动,不论是提问或者沟通想法,有来有往才是一场好比赛。

15牢记以上14点。


成为提案大神,就是这么简单轻松的一块小蛋糕!

是不可能的!


你不会游泳,只是在玩水

入行至今,参与过不下百场提案,我的感觉是,90%以上的人,都不~会~提~案。


几种典型的“不会”提案:


1.死瞪投影幕,PPT上有什么念什么

这种多半是紧张型的人,面对人群开口说话就脑袋一片空白。所以选择闪避视线,好让脑袋运算速度提高一些,但内存又不足以让他流畅说话。所以,有什么,念什么。

各大公司标配读稿机来着。


2.PPT上有的先念一遍,再换个法子重述一遍

这类以资深人员居多,胸有成竹但准备不足,可以在一两秒内快速get到重点,但还来不及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是把PPT上的内容换句话说。


德高望重气场强大,内容听起来没毛病,细究起来,就是台高阶读稿机。


3.手上一张讲稿,逐字照念

99.9%资浅人员,多半临危受命大难临头,自信在开口前两秒彻底崩溃,能把稿子念完无误,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是一台让人胆颤心惊的廉价读稿机。


一次次不好的提案,成了一场场读稿机展售会。

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我会游泳,只是我不会换气”。


HELLO~~~EXCUSE ME~~~淹死的人也只是因为换不了气,好吗!


影响他人是一门艺术

不提案,说故事吧。

故事,是文明传承的开端。


没有文字的远古年代,说故事,是接续血脉不断的唯一手段。人们口述历史,将世代记忆传承下去;一款产品、一个企业要生存,或者说,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在群体中立足,也要不断地说故事。


几本不同英语词典中对“presentation”的阐示如下:

·a talk giving information about something.

·a talk to a group in which information about a new product, plan, etc.

·a speech or talk in which a new product, idea, or piece of work is shown and explained to an audience.


词典没说的是,本质上,提案是说服的过程。

一次让人愉悦、愿意相信的说服,靠的正是说故事。


前湖人队球星布莱恩有这么一句名言-“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这是他自述球员时期,常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前往球馆练球的往事。

短短几个字,说完一个好故事。不管故事真假,我是信了,也感动了。

尽管我是咖喱粉。


那个…谁谁谁

但是。BUT。しかし。

在你学会提案技巧、方法、逻辑之前,有几个问题请先问问自己。

你想提案吗?你敢提案吗?

或者应该问,轮得到你提案吗?

先说最后一点。


大多数人身处论资排辈的一般组织、体制。在领导口中,你说不定连名字都叫不全,怎么可能由你提案?

话虽如此,提案内容还是可能多半由你准备。


在帮主管准备提案内容的时候,第一稿一定要用自己的逻辑去写,不管会被骂多惨;或者说,招骂正是这一轮的重点。

先试错,学着用老板的逻辑思考重组,学着把事情做到他的要求,好不好、对不对不在考虑之列,因为那是他的想法,你不必全盘接受,但要有意识地观察、思考、判断。


慢慢积累了经验之后,你会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只待提案机会到来。

或者老板生病请假。

别瞧我长一脸屠夫样,小时候也是练过几年小提琴,受过艺术薰陶的。

可是效果不怎么显著就是了。


合奏中,第一部是主key、二三部拉合音。我在第三部拉了半年,但我始终刻意去记、去练习第一部的旋律。有一天,第一部有位同学生病缺席了,老师要找个人补上。


“谁会拉第一部?”。

后来,我没有回到第三部。


台上一分钟

回到刚刚的第一、二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真有心进取,摩拳擦掌期待登场,你只要记住一个方法。


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单人脱口秀明星。

很简单,也很复杂。


首先,别搞混,搞笑跟脱口秀不是一回事。

群体中平常喜欢插科打诨耍嘴皮的,要他登台讲脱口秀,最有可能让全场气氛急冻。


脱口秀上说的是好笑的故事、好笑的话,不是笑话。


有一种表演者,自己笑得东倒西歪,同时还能引观众发笑的,比如:Kevin Hart。

他算是特例,因为难度很高。你在生活中可能也常碰到,但结局差十万八千里。


有人对你说,他要说一个笑话,接着自己乐不可支了三分钟才开口。等他说完,一般来说,你并不会觉得好笑,只有冷笑尬笑。


相对冷静型的,比如:Trevor Noah、Russell Peters。

他们的长处在于找到特殊观点,在平凡且看似相近的事件中,找到冲突与矛盾。

找影片看的时候请别光笑,要有意识地思考他们是怎么循序渐进铺排故事节奏。


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单人脱口秀明星。

意味着你是要以一个人说完全场的规格做准备。

内容滚瓜烂熟不说,转换语气、情绪之间的停顿点,都要先设计好。

第三次练习时两段内容间停顿的点,跟第十次练习的时候,要一~模~一~样。


有所准备和准备充分,也不是一回事。


Kevin Hart有一个关于他与鸵鸟的段子,甚至不用以“句”为单位,而是可以精准到以“字”为单位,将几次不同场地的演出无缝接在一起,光听,完全听不出那不是同一场表演剪出来的片段。


在和同事、老板rehearsal之前,已经在心里rehearsal了30遍。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上海吗?


你的可以变我的

前面说的是熟练度,那是技术、是基本功。

好的技术是为了把内容做最有节奏的呈现,基本动作没练好,上场打球就是灾难。


而内容,也就是故事,要从哪来呢?


一次访谈中,我问李荣浩,他的专辑一向坚持词曲全部不假他人之手,万一灵感枯竭的时候怎么办?

“听别人的故事吧,再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我写500首情歌,总不可能谈500次恋爱吧。”


有类似经验,就在自己的经验中找经验;缺乏经验,就从别人的经验中找经验。

体验别人的体验,感动别人的感动。


当然,不可能所有提案都需要营造欢乐氛围。


很多时候进行的是“资讯型”提案,承载大量数据、事实,要用力的方向是让气氛轻松又不失庄重。Jimmy Kimmel在2018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开场,是相当高级的示范。


重要的是,一场“演出”,每一秒、每一幕都该是被仔细安排、算计过的。


生活无处不提案

看到这儿,如果有耐心看到这儿的话。

肯定很多人心里犯嘀咕:“提案根本不可能从头讲故事到尾呀!”

的确,没错。

但先让我谢谢你跨越了移动装置阅读障碍,竟然看完了2700多字!

走了这么远,请在心里给自己鼓鼓掌。


提案当然不是纯表演,是要帮公司开启赚钱机会的大门。

“说故事”是运用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为提案画龙点睛、添点人味。


 “健身瑜珈游泳了解一下!”

你曾停下脚步、正眼瞧过他们吗?

因为提案出了问题,因为他只是烦人兼挡路的读稿机。


“半年前120斤,现在100斤!游泳瑜珈健身了解一下!”同时一手名片,一手before/after照片。


我想,会有很多人愿意多看他几秒。


我的也可以是你的

前不久,我们给准备要打进中国市场的全新品牌提案,嘴上说多么热爱、多么了解他们品牌、商品,一定能为他们打造最成功的落地方案。

没毛病,我们的确也有信心做到,但少了点人味,需要多点说服力。


我说了个故事。

“每次去东京,你们的原宿旗舰店总是我逛街的第一站。厕所在二楼,商场外。”

前后看似对不上的两段话,为我们的专业自信传递了更多热情。


再说一个。

宣导禁止酒后驾车-一个不能说任何好笑故事的提案,也说故事。


提得很不顺,如果那一次-第三次,还没提过,也不会有第四次机会了。

客户依然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期待与我的认知始终有落差,勉强顺着他们心思想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哪有可能卖给他们。

就在客户觉得失望透顶,打算起身走人的时候,我再点了一下PPT,是一辆受损严重的车辆照片。


“这是酒驾撞了人的车,保险杆和挡风玻璃各有一处撞击点。请问这辆车在这场意外中撞了几个人?”我开口问。


坐回位子的四个人都没有答案,但客户头儿颇有期待地说:“原来还藏了一个idea呀!?。”


我接着说:“一个人。受害者先被撞到大腿,然后腾空飞起撞在玻璃上,最后摔落地面。所以受害者大腿骨折、髋关节骨折、颈椎骨折、脑震荡。”


一片安静。

“这些不是上网查资料做得出来的功课。对各位来说,这是一次品牌公益形象推广;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避免再有人像家母一样受害的机会。”


我用我的故事,把我想要卖的故事卖掉了。


而你,你可以这样说:“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业界的朋友,他妈妈被酒驾车辆撞了之后,家人亲戚中,没人能藉由那张遭受冲强烈击后肿胀三倍的脸,确认那人到底是不是本人。”


希望你永远不会有这种经验,但今天起,你有了我的。


先定一个小目标

有几点无意识的习惯,想要特别提醒大家别犯。

不论提案好不好,说话的习惯要先培养好。

每一句话开头,老外说“I mean…”,中国人说”然后…”。

赘词,无义。

每一段话结尾,老外接“You know what I mean”,中国人接“的部分”。

赘词,无义。

说完一串话,总觉得在下句话开口之前,该发出点声音缓缓情绪,于是老外加“Yeah”,中国人加”对”。

我觉得不太对。